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狐獴

105/07/11 瀏覽次數 2101
〈少年PI的奇幻漂流〉(2012)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場景,不是老虎,而是電影接近結束時的狐獴之島。狐獴滿山遍野,真是壯觀。

狐獴屬於哺乳類食肉目貓型亞目,但只是外型類似貓而已;南非土產,不是海島。牠們成群生活倒是真的,只是社群中有階層結構,新生兒90%都由占據最高階的一對生產,下級狐獴只能照顧上級狐獴的子女。不過這種「生殖合作」只是表象,不出於善意,而是競爭。

話說狐獴的社群以雌性為骨幹,雄性到了2~4歲就必須出走,加入其他社群。在社群中,無論雌雄都必須論資排輩,登上大位才有生殖機會;登大位的機會通常由年齡與體重決定。

另一方面,在一些社會性脊椎動物中,包括魚類與哺乳類,個體能夠因應社會環境的變化而調整發育速率,這種現象稱為策略性發育。在狐獴社群中,也觀察到類似的現象—雌性一旦登上大位,便會再度發育一陣子。學者推測那既是為了提高生殖力,也為了在體型上拉開自己與下屬間的差距,以鞏固自己的地位。由於在狐獴社群中,體重、階級、生殖交織在一起,因此英國劍橋大學的一個團隊推測:在狐獴社群中,策略性發育是競爭的手段之一。最近他們以實驗證明了這個假說。

參與實驗的是一對對來自同一窩的同性狐獴。研究人員對體重較輕的那隻,每天刻意供應營養食品(水煮蛋),連續3個月,同時記錄牠們的體重變化。用不著說,每天進補的那隻體重增加得最多。可是另一隻似乎感受到競爭壓力,也主動多吃快長,體重增長率比控制組高。

此外,登上大位的雌性雖然會進一步發育,可是發育幅度並不固定,視首席挑戰者的體型而定。要是首席挑戰者的體型與自己接近,發育幅度較大,反之則較小。

參考資料
  1. Huchard, E., et al. (2016) Competitive growth in a cooperative mammal. Nature, 533, 532-534.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