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TechTalk
影音&廣播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影音
TechTalk
影音&廣播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愛自己可以,過度自戀要不得?
104/04/02
瀏覽次數
6677
王道還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欣賞自己倒影的納西色斯,義大利畫家Caravaggio(1571 -1610)的作品。
希臘神話中,俊美又高傲的納西色斯(Narcissus)是河神的兒子。他拒絕了愛上他的仙子,卻愛上自己在水面上的倒影。他作繭自縛,難以自拔,憔悴而死。後來心理學家以他的名字指涉一種人格特質,常用的中文是「自戀」(narcissism)。
臨床心理醫師報導過極端自戀的案例,但是我們大概在電影或小說中才會碰到那種異常人格。事實上大多數人都有或多或少自戀傾向,表現模式也不同。自戀的人自覺高人一等,幻想自己成就了大事,應受到特別待遇。自戀的人要是受到羞辱,往往反應激烈,甚至訴諸暴力。他們的心理健康容易失衡,後果包括毒癮、抑鬱、焦慮。此外,學者發現自戀的人在西方社會比較多,比較顯而易見;而且最近幾十年西方年輕人的自戀程度穩定增長。
不過,關於自戀的起源,我們還不太了解。流行的理論有兩個:一個是社會學習理論,一個是心理分析理論。根據社會學習理論,受到父母過度讚美的孩子,容易形成自戀人格。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把父母看待自己的眼光內化,深信自己受「上天的恩寵」,有權享受特權。心理分析理論則主張:父母不看重的孩子比較容易形成自戀性格。他們特別看重自己,希望贏得別人讚許,以補償在家裡受到的冷落。
最近一個荷蘭研究團隊追蹤了565個7〜12歲的孩子,那正是孩子形成自戀心理的關鍵期,以觀察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他們注意的焦點有二:父母對孩子的評價,以及父母對孩子的態度。研究人員預測:過度評價會使孩子產生自己與眾不同的認知,因而變得自戀。但是自戀的人未必是對自己滿意的人,對自己滿意的人自尊心強,自尊與自戀是自我的不同面相。自尊的人認為自己很好,自戀的人則是熱情地想望自己很好。研究人員想知道:養成自戀心理的社會化經驗是否也能培養自尊?
結果研究人員發現,父母對孩子的過度評價可以預測孩子的自戀指數,卻不能預測自尊。而父母對孩子的態度,無論根據孩子的評估,還是父母自己的評估,也不能預測孩子的自戀指數。但是,孩子對父母態度的感受可以預測孩子的自尊指數。這表示孩子的主觀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態度)才是塑模自尊的力量,而不是「父母接受自己」的事實。
總之,這個研究的發現支持社會學習理論。
參考資料:Brummelman, E. et al. (2015) Origins of narcissism in children. PNAS, published ahead of print March 9, 2015, doi : 10.1073 / pnas.1420870112.
資料來源
原標題:自戀的起源
《科學發展》2015年4月,508期,78 ~ 81頁
自尊(2)
心理(12)
推薦文章
112/06/15
氣候變遷衝擊來襲,如何運用科技趨吉避凶?
詹嘉紋
|
科技魅癮
儲存書籤
112/05/31
教 AI 協助判讀醫學影像,提供醫師治療重要參考!專訪 MeDA 醫學影像與數據人工智慧實驗室王偉仲教授
陳亭瑋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2/04/28
什麼是海洋藍碳?帶你揭開 2050 淨零挑戰賽中超級新秀的面紗
周文臣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教授
儲存書籤
112/06/30
6G 技術可能實現哪些創新應用?專訪國立中山大學通訊工程研究所曾凡碩副教授
陳亭瑋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影音&廣播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