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性象與基因有關?

102/09/17 瀏覽次數 8085
性象(sexuality)指與生殖有直接關係的解剖、生理、心理、行為特徵。動物的解剖與生理特徵,與染色體或基因有直接關係,高中生物課本已經講得很清楚了。可是行為或者心理呢?今年10月27日星期六,《聯合報》刊出了一則消息,以「男女性向,大腦基因改變認同」做為標題,讓人以為科學家發現了證據,顯示行為與心理特徵也與基因有關。其實不然。

首先,這則消息報導的科學研究,是美國猶他大學約根生領導的團隊以線蟲做的實驗。線蟲身長1毫米(mm),以細菌維生,沒有眼睛,靠嗅覺行動與繁殖。在線蟲族群中,♂(雄性)數量非常少,大約只有1∕500。而所謂♀(雌性)線蟲,事實上都是雌雄同體,只不過很難從外觀看出來。也就是說,牠們看來是♀,但是體內有製造精子的器官。那些♀線蟲可以生產使自己的卵子受精的精子,已經演化出了不需要♂線蟲就能繁殖的本領。

不過,要是♀遇上了♂,交配之後產生的子女數量特多,每次大約1,200個。而♀以自體生產的精子繁殖,只能生產200個。

其次,約根生團隊在♀線蟲腦子裡啟動了一個基因,使那條♀線蟲對其他♀線蟲產生「性趣」。在正常情況下,那個基因只在♂線蟲中啟動,與雄性性器的發育有關。研究人員想知道,要是只在♀線蟲腦子裡啟動那個基因,會發生什麼事?

結果,♀線蟲的身體雖然沒有變,但是行為變了。約根生的結論是:線蟲的性行為不是由特定的神經元與神經線路控制。同樣的神經元與神經線路,在不同基因的指揮下,會產生不同的性行為。

過去,由於♂線蟲擁有4個特化的神經元,♀線蟲沒有,因此科學家以為那些神經元是使♂線蟲追求♀線蟲的關鍵。但是研究人員使♂線蟲的特化神經元一一失去作用後,♂線蟲仍然受到♀線蟲吸引,會主動尋找♀線蟲。因此,控制♂線蟲的性行為,應該是由兩性共通的神經元負責。

約根生團隊的研究結論進一步告訴我們:同樣的神經元,只要其中啟動的基因不同,行為就會不同。打個比方,神經元與神經線路好比硬體,而其中有作用的基因可以視為軟體;不同的軟體能驅動同一硬體做不一樣的事。♀線蟲的腦子裡,一個沒有啟動過的基因啟動了,那個腦子就驅使♀線蟲產生♂線蟲的行為。

但是,這個研究無法回答有關人類性行為、性傾向的問題。線蟲到底與人類極為不同,線蟲是無脊椎動物,人類屬於脊椎動物。也就是說,線蟲已獨立演化了幾億年。此外,人與線蟲的構造極為不同。光以構成身體的細胞來說,
  • ♂線蟲:1,031個細胞;
  • ♀線蟲: 959個細胞;
  • ♀線蟲的腦子只有309個神經元,♂線蟲多了4個。

這麼簡單的腦子,比較容易以生物學的機制控制。

人的腦子就不同了。大腦皮質的神經元數以億計,數量非常大。因此我們年紀大了之後,也就是五、六十歲之後,腦子裡的神經元不斷死亡,對絕大部分的人來說,都不會影響理智、情感與記憶。《聯合報》這篇報導裡說,約根生的研究團隊認為,「所謂的同性戀或異性戀或許不單是情感上的抉擇,而是受到生物學的潛在影響」。一方面,這樣報導是錯誤的,因為研究團隊並沒有下這樣的結論。另一方面,這樣寫會誤導讀者,以為我們可以用生物學機制解釋人類的情感。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