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掌上明珠–滑鼠

100/04/06 瀏覽次數 20533
鍵盤的分身

早期電腦是以指令來執行任務,滑鼠的發明帶來前所未有的便利。因為它建立了人與電腦的橋梁,開啟了人機新介面,促使大眾勇敢地接觸電腦與學習利用網路。還記得第一次使用電腦時,觸碰到滑鼠的瞬間,心中湧起多重的疑惑:「是誰發明了它?它的原理是什麼?發明的動機又是什麼?」

滑鼠是電腦周邊的基本設備,移動滑鼠時可以產生電腦位置的輸入資料,屬於X-Y座標定位裝置。當使用者移動滑鼠時,會帶動滑鼠內部的偵測解碼裝置,解譯相關資料,再透過感應介面傳至主機板做各種動作,因此可用來取代鍵盤上的方向鍵與輸入鍵。

滑鼠也可取代部分的電腦鍵盤功能。過去利用電腦鍵盤操作指標是以一格一格的方式移動,但使用滑鼠時只要把滑鼠移動到指標所要的位置,按下滑鼠鍵鈕即可。

對繪圖者而言,也可利用滑鼠的高靈敏度緩慢移動,以便擷取更精確的繪圖點。即使以滑鼠做長距離的快速移動,也不致影響繪圖功能,因此滑鼠算是極佳的繪圖輔助工具。

電腦滑鼠的發明

電腦滑鼠是 1963 年美國人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Douglas Engelbart)博士所發明。當時他在史丹佛大學贊助的一個機構工作,正思考如何使電腦的操作更簡便?該用什麼來取代由鍵盤輸入的繁瑣指令?1960 年初當他參加一個會議時,無聊之餘,隨手畫出一種底部是兩個互相垂直的輪子來跟蹤動作的裝置草圖,這就是滑鼠最初的雛形。

1964 年,恩格爾巴特博士再改良這種裝置,以木頭製作出第一個原型滑鼠,並使用在 Augment 電腦上。這個原型滑鼠是一個傳輸類比信號的設備,依靠底部兩個金屬輪帶動變阻器,由阻值改變產生位移信號。其設計理念與現今的滑鼠一樣,都是藉由移動滑鼠來帶動螢幕上的游標,1967 年恩格爾巴特博士把它申請專利,並命名為「顯示系統X-Y位置指示器」。

當時,這個原型裝置拖著一條長長的連線,如同老鼠的尾巴,因此被戲稱為「mouse」,恩格爾巴特博士也因此被稱為「滑鼠之父」。一般大眾覺得「mouse」這個名詞讓人倍感親切,商界也覺得這是一個行銷的好創意,於是顯示系統X-Y位置指示器就有了「mouse」這個暱稱。

滑鼠的成長歷程

1973 年,Xerox 公司把滑鼠應用到 Alto 電腦系統上,但因系統是供研究單位實驗用,沒有向大眾推廣,所以當時並沒有引起回響。1979 年,Apple 公司創始人史蒂芬‧賈伯斯(Steve Jobs)受邀參觀 Alto 及其系統上執行的軟體,他立刻意識到若用滑鼠做為指點輸入設備,以它操控作業系統的圖形使用者介面(graphics user interface, GUI),將可開拓電腦的發展。1981 年,Xerox 公司公開展示了把滑鼠應用於 GUI 作業系統上的 Star 8010 電腦,可惜因電腦價格過於昂貴,銷量不振。

1983 年,Apple 公司正式推出第一臺使用滑鼠的電腦──LISA 電腦,這個世界級的大公司果然把滑鼠推向全世界,讓大眾體會到滑鼠所帶來的方便性。1984年,LISA 的升級版──Macintosh 問世,更是電腦發展史上的新里程碑。

滑鼠的科技競賽

1999 年,安捷倫公司(Agilent)發布了 IntelliEye 光學引擎,隨後市場上就出現了光學滑鼠,並很快普及。2003 年,羅技公司與微軟公司分別推出以藍芽為通訊協定的藍芽滑鼠。2005 年,羅技公司與安華高公司合作推出第一款雷射滑鼠,其特色是無線、可充電等。

2006 年,第一隻克服玻璃障礙的有線雷射滑鼠與藍芽雷射滑鼠先後問世。2008 年,微軟公司推出採用blue track技術的藍光滑鼠,幾乎在所有材質表面都可使用。2009 年,羅技公司推出暗視野(darkfield)雷射追蹤技術,讓滑鼠也能看到透明材質中的小瑕疵、灰塵、微粒等微小物體,並藉以提供辨識定位的資訊。

同年,Apple 公司推出新產品魔術滑鼠(magic mouse),把所有滑鼠按鍵、滾輪都拿掉,只以一片多點觸控板,就能提供等同一般滑鼠的左、右鍵,以及 360 度滾輪的功能,並能以兩指手勢操作更多功能。這項多點觸控技術也可以在其他產品上發現,例如iPhone、iPod Touch、MacBook等產品。

軌跡球

自問世以來,滑鼠的式樣幾乎沒太大變化,直到「軌跡球」(track ball)的滑鼠裝置出現才有較突破性的發展。軌跡球是把傳統滑鼠下方的滾球移到上方的新樣式,利用拇指或手掌心來控制滾球,並達到移動「指標」的目的。軌跡球剛推出時,新穎的模樣造成了市場的騷動,讓原本只是配角的滑鼠一躍成為閃亮的巨星。可惜使用軌跡球滑鼠需要相當的練習才能靈活操作,不像傳統滑鼠簡單到人人都可輕易上手,因此其風采一直無法與前輩滑鼠抗衡。

在軌跡球沒落後,緊跟著又出現一個令人讚嘆也主宰整個市場的創意發明,即「加了滾輪的滑鼠」,發明者是美國人基力克(William G. Gillick)和拉姆(Clement C. Lam)。由於滾輪的出現,使得捲頁的動作方便許多,因此目前市場上販售的滑鼠幾乎都是這一類。

滑鼠科技面面觀

滑鼠被廣泛使用後,其設計也開始趨於多樣化,不僅功能更多,更加強了便利性。滑鼠依其偵測原理可分為:

機械滑鼠 這類滑鼠移動時,滑球會推動壓力滾軸。兩個壓力滾軸是以直角排列,代表X軸與Y軸,各軸並與一個由碟片構成的編碼器(encoder)相連。滾軸滾動時,碟片隨著轉動而產生0與1的電子訊號,微處理器依此推算出各軸的位移。其缺點是靈敏度較低、滑球磨損較大。因此隨後發展出光學機械式滑鼠,它採用了與純機械式滑鼠不同的編碼。

光學滑鼠 發光二極體光學滑鼠是 1981 年由狄克里昂(Dick Lyon)和史帝夫科司(Steve Kirsch)發明的。這種沒有滾球的滑鼠採用光學定位,利用滑鼠所發出的兩組光線照射到底板的X與Y軸線條,由反射回來的明暗度判斷方向與距離。

它的技術較複雜,但解析度及靈敏度較高。初期產品須和特殊的滑鼠墊配合使用,造成諸多不便。但隨著技術的改進,使其工作時透過發送紅色光線到桌面上,然後藉由桌面不同顏色或凹凸點的運動和反射來判斷滑鼠的運動,因此現今已不需使用專屬滑鼠墊。光學滑鼠的重量輕,不用定期清潔滑鼠,因此成為廣大市場上的主流。

雷射滑鼠 因為發光二極體光束會發散,所以光度隨距離減弱現象明顯;而雷射是一種高指向性的同調光源(coherent light),能夠直接反射出表面的細節,無需利用明暗度來辨識。因此雷射二極體滑鼠可克服前者的缺點,大幅提升表面辨識的能力。

滑鼠的發展由原型滑鼠上的一顆按鍵,逐漸演進到目前所知的多按鍵形式,目的都是為了帶給操作者便利。依其按鍵數量分類,常見的包含:

單鍵滑鼠—主要訴求是單一按鍵不會按錯;雙鍵滑鼠—早期曾被廣泛使用,現已極少出現;三鍵滑鼠—左右鍵間加了中鍵,但現今中鍵多被滾輪所取代;三鍵滾輪滑鼠—左右鍵加上下滾動的滾輪,滾輪含中鍵功能,它是 Windows 95 作業系統開發後的主流產品;五鍵滾輪滑鼠—新增第四鍵及第五鍵,主要功能是左/右方向滾動,可以用驅動程式進行功能性編輯;多鍵滾輪滑鼠—五鍵以上的滑鼠,為某些特定功能或環境設計,如繪圖編輯、遊戲需求等。

滑鼠與電腦的連接

RS232接口 主要用於串列式逐位元數據傳輸。一般家庭用電腦是 RS-232,工業電腦則是半雙工 RS-485 與全雙工 RS-422。

PS/2接口 PS/2 接口是一種電腦系統上的介面,可以用來連結鍵盤或滑鼠。PS/2的命名源於1987 年 IBM 所推出的個人電腦 PS/2 系列。PS/2 滑鼠連接口通常用來取代舊式的序列滑鼠接口RS-232。

USB(universal serial bus)接口 通用序列匯流排 USB 最初是由英特爾公司與微軟公司發起的,其最大的特點是支援「熱插拔」和「即插即用」。因此使用起來很方便,至今已是無可取代。

沒有尾巴的滑鼠-無線傳輸 這是滑鼠發展歷程上嶄新的一頁,藉由紅外線、無線電頻率(27/40/49/315/433/868/915 MHz、2.4 GHz 射頻)、藍芽等方式傳輸訊號。

滑鼠是電腦的最佳伙伴,您是否想過若電腦沒有了滑鼠,影響會有多大?滑鼠的發展千變萬化,產品設計會依使用功能的不同而有改變。滑鼠是引領電腦時代的大功臣!掌握滑鼠,就掌握了世界資訊,說它是掌上明珠,或是掌上乾坤,也不為過!

誌謝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及義守大學。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