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無聲世界「說」什麼

98/01/06 瀏覽次數 2310

 

中正大學語言研究所戴浩一教授的「臺灣手語研究」團隊,花了多年的時間整理臺灣手語資料,編出《臺灣手語參考語法:音韻與構詞篇》與《臺灣手語參考語法:句法篇》兩冊初稿,也製作了網路版的「臺灣手語數位影像辭典」,已經於 2008 年 6 月底啟用。戴浩一教授希望他們的成果可以在 2009 年臺灣舉辦的聽障奧運派上用場。

 

自然手語V.S.文法手語

 

戴浩一教授解釋說,世界各地的手語都分為「自然手語」與「文法手語」。聾人平常溝通使用「自然手語」,它有獨特的音韻與句法結構,和當地的口語不一樣。「文法手語」通常由教育學者發明,讓啟聰學校的老師上課時使用。臺灣文法手語的語法與結構仿照中文,也有許多手形模擬中文字形。

 

 

 不過,一般聾人還是多用自然手語來溝通。戴教授舉例,如果聾人之間要傳遞「他喜歡老師」的訊息,自然手語動詞放在最後,即「老師-他-喜歡」,若是聾人要打給聽人(聽力正常的人)看,就會用文法手語打「他-喜歡-老師」。

 

錯誤教法可能加深聽障者的學習困難

 

根據內政部的統計,96 年底臺灣的聽覺障礙者約有 10 萬多人。戴浩一教授預估,其中全聾人約有 3 萬人,他們無法「聽見」語言,必須「看見」語言。事實上,聾人喪失聽力,因此缺乏國語的口語基礎,而閱讀中文需要有口語為基礎,導致聾人的平均閱讀能力不如一般聽人。

 

錯誤的教育方式可能更加深聾人的學習困難。戴浩一教授曾經在啟聰學校觀察小一生上課情形,他發現,學生反覆以國語發音幾十分鐘,仍然不夠標準,但使用手語就溝通無礙。類似的情形也出現在家庭中,他舉例,曾有祖父母認為學習手語對小孩不利,堅持讓僅有一點點殘餘聽力的孫子學習口語,反而讓親子之間無法溝通。戴浩一教授擔憂,這些孩子的表現可能讓人誤以為有智能或學習障礙,但實際上並不一定。

 
走進無聲世界,卻拓展了未知視野
 

聾人在社會中是少數,社會的運作自然朝向「聽人本位主義」。然而,為了促進聽人了解聾人的社會文化,戴教授毅然投入「無聲的世界」。各國手語都不一樣;臺灣手語、日本手語、美國手語對於同一個詞彙的表示方式也不一樣。他們的研究除有系統地搜集了常用的手語詞彙之外,更請聾人反覆修正,建立「臺灣手語數位影像辭典」,提供中英雙語解說與查詢系統。

 

戴浩一教授的研究團隊花了整整 6 年才完成初步工作,「我們走進了無聲的世界,卻拓展了未知的視野。」臺北市在今年 9 月舉辦聽障奧運,屆時會有很多聽障選手來到臺北。戴浩一教授說,如果讓公車司機也學會一些國際手語辭彙,會給外國選手帶來很大的便利,也會提高臺北市的能見度。

 

戴浩一教授指出,目前的研究成果已引起國外語言學者注意,有意與臺灣合作,擴大研究範圍,比較世界各國手語的辭彙與句法。

 

※深度閱讀資料

 

史文漢、丁立芬編(民 68、73)手能生橋(第1、2冊),中華民國聾人協會,臺北。

此2冊為手語畫冊,是給初學手語者的教材。第1冊 10 課畫出 640 個臺灣自然手語基本詞彙,並介紹臺灣手語的歷史來源、自然手語與文法手語的區別,以及臺灣自然手語所使用的基本手型、位置、方向與移動方式。第2冊再增加 10 課,畫出另外 585 個臺灣自然手語基本詞彙。除了詞彙之外,每一課都附有一些基本句型練習,以及聾人文化的介紹(引述自戴浩一教授的簡介)。

 

游順釗(民80)視覺語言學(徐志民編譯),大安出版社,臺北。

本書收錄了法國國家高等社會科學院游順釗教授多年來對口語、手語、表意文字及三者關係的研究。本書對語言起源及語言與思維的關係都有其獨特的啟示。視覺語言學的理論框架整合了手語與古漢字的視覺空間表意的共同原則,也加強了語言學與心理學、神經語言學及人類學的聯繫(引述自戴浩一教授的簡介)。

 

Schein, J. D. and D. A. Steward(民 94)動作中的語言-探究手語的本質(邢敏華譯),心理出版社,臺北。

本書介紹人類手語的發展,美國手語的歷史與結構,世界各國指拼方法,聾人社區、文化及表演藝術等。本書也觸及人種學、社會學、心理學以及腦神經心理學,探討遠古人類溝通的方式。此外,本書並提供了聾人生活與文化的觀點。(引述自戴浩一教授的簡介)。

 

Klima, E. S. and U. Bellugi (1979) The Signs of Langua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Mass.

本書為手語研究及手語語言學的革命性著作,收集了作者及其研究團隊多年對美國手語的結構分析與心理語言學實驗。本書不但對手語的本質有深刻的剖析,奠定了手語結構分析的基礎,而且開創性地引導了手語的心理語言學實驗,為手語語言學及手語心理學研究者必讀的經典著作(引述自戴浩一教授教授的簡介)。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