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食品安全停看聽(四):支持有機 友善環境

103/07/22 瀏覽次數 8040
農業是人類重要的經濟活動,廣義的農業指人們有目的之種植植物、畜養動物,運用智慧去改變自然環境,利用動植物的生長繁殖來獲得產品,進一步換取經濟收益。有機農業,是以環境保護與食品安全為核心概念,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學藥劑與化學肥料,以減少汙染環境,以及維持生態系平衡的一種農作物栽種方式。
 
宜蘭大學有機產業發展中心教授黃璋如說,有機農業的產品比以往使用化學藥劑的農產品,亦即慣行農產品貴的原因,在於有機農業種植過程中不使用化學肥料、化學農藥如除草劑等,不但產量會比一般慣行農產品少,同時也需要花費更多人力成本來維護農作物,避免農作物受到病蟲害的危害。
 
黃璋如也指出,我們可以思考的不是有機農產品為何比較貴,而是為什麼慣行農產品比較便宜?由於慣行農產品所使用的諸多化學藥劑都會對環境帶來「社會成本」,不論是對空氣、水、土壤所造成的汙染都是長遠的,有些甚至會透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不斷累積,影響下一代的健康,破壞生態系中生物的平衡。
 
他說,那些隱形的社會成本,會由數代的民眾來承擔。由於這些社會成本不是由農民負擔,反映到產品上的價格相對低廉許多。
 
有機農場鼓勵的是生物多樣性,不要用農藥來防治病蟲害,讓生物在農場中維持大自然的平衡;那些通常被認為是害蟲的有害生物,也會有相對的天敵來制衡。黃璋如笑說,有機農業的俗諺是「蟲吃剩的,就是人吃的」,人和大自然應該是和平共存的,並非趕盡殺絕。
 
但是如何要適當的制止蟲害呢?可以運用物理性防治,如利用昆蟲視覺的趨性所設計的黃色黏板、藍色黏板、溫網室等;或是透過農場的環境衛生管理避免病蟲的危害擴大;也可利用性費洛蒙,讓害蟲掉入陷阱出不來,兼具偵測與防治的效果;或實施草生栽培,讓農作物與雜草共同在土地上生長,維持土壤的溼度,並維持草中的生物多樣性,以達到生物防治的目的。
 
有機農業強調的是,綜合不同層面且自然的方法來生產農作物,以達到友善環境的目的,讓我們的後代子孫能繼續吃到安全健康的食品。
 
一般小家庭有興趣自行種植有機農作物的,也可以使用無患子的肥皂、礦物油、辣椒水等方式防範病蟲害。農場管理中,另有草生栽培這種方式,讓果樹和草共存共榮。
 
有機農業的推廣方面,會先讓有機農友上有機農業的相關課程,再向他們推廣有機農法,讓農友學習優良的技術來防病蟲害,避免作物因缺乏賣相導致銷售不佳、不敷成本的狀況而放棄。北中南各個改良場,或是有農業相關的學校都會開放有機農業的相關課程。民眾也可以由購買來作為支持,提高需求鼓勵供給,使更多農友投入有機農業,大家也能夠吃得安心與健康。(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實作計畫─以農學、環保、應用科學、數位學習和藝術領域為例」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蔡美瑛 | 世新大學廣電系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