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快樂加碼 績效長紅

99/07/08 瀏覽次數 1666

早期,在「組織行為」的研究領域中,極少涉及工作情緒的議題。儘管討論到員工的情緒狀態,但普遍認為員工本應儘量壓抑情緒,以理性的態度面對工作,若其決策、行為涉及情緒,就不甚恰當。到了近代,社會逐漸多元化,職場議題更趨多元,員工情緒的課題也漸漸獲得重視。因此,才開始有學者探索情緒在職場行為中所扮演的角色,並認為「情緒」對工作績效或公司運作不完全是負面的,也可能帶來正面效應。

 

近 10 年來,在國際學術領域中,員工情緒的議題不斷延燒,不論是管理學、心理學或神經科學的領域,都有相關的研究成果。反觀國內投入工作情緒研究的學者較少,而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的蔡維奇教授可說是這個領域的先鋒。早年,蔡教授的研究對象以服務業的員工為主,探討他們在服務客人的過程中,如何妥善管理情緒,讓自己的行為表現合宜。之後,蔡教授跨越服務業員工的範疇,開始探索一般職場員工的工作情緒,進而開創了新的研究取向。

 

快樂工作者 (happy worker) 是否等同於有生產力的工作者(productive worker)?當員工心情越正面時,是不是績效就會越好?這個討論已有三、四十年,但是,以前談「快樂工作者」都是從工作滿意度的角度切入,直到近年才有研究者從情緒的角度切入。而研究顯示,心情狀態越好,績效越高。但是,大部分的研究,其衡量心情與績效兩者的時間點都非常接近,且多在實驗室進行,即以人工化的情境刻意操弄,讓受試者心情好或壞,再來觀察其工作績效。

 

於是,蔡教授決定走出實驗室,前往企業組織場域進行研究,並進一步提問:「為什麼員工情緒越好工作績效越高?」此外,更把時間落差拉長 3 個星期,探討員工最近幾天的心情,是否會影響 3 個星期以後的績效。蔡教授的研究樣本包含 5 家保險公司的保險業務員及其直屬主管,共回收 306 份有效問卷。因研究涉及因果的推論與討論,蔡教授遂以縱貫研究,在問卷上設計時間落差,以利因果論述的進行。

 

蔡教授的研究有 3 個突破。第一,率先在企業組織場域進行研究;第二,證實情緒狀態對績效的影響會長達 3 周;第三,嘗試回答為什麼情緒狀態越好績效越高。員工心情越好,越會多方探索;反之,心情不好較會封閉自己。再者,員工心情越好,越會樂意幫助同事。同事接受幫助後,將來可能以實質建議或心理支持等不同形式給予回報,因而對員工的工作績效有正面的助益。最後,當情緒狀態越正面時,員工處理各種工作狀態會更有信心,因為有信心,會堅持到底,進而貫徹任務。

 

蔡教授的研究同時提醒企業主及管理者,讓員工處於正向的情緒狀態,對其人際互動、工作態度、工作績效等方面都有助益。關鍵在於公司要如何幫助員工,讓他們處在正面的情緒狀態。蔡教授建議的方法之一是「工作豐富化」,一個好的管理的方法,是試圖使工作變得複雜一點、多元一點、豐富一點,讓員工體認自己在做一件有價值的工作,進而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