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無心插柳的航海人生——專訪勵進研究船船長黃久倖

107/11/10 瀏覽次數 11710
 「當初其實是誤打誤撞才踏入這個領域的。」黃久倖船長笑著說。 (圖/郭彩軒)「當初其實是誤打誤撞才踏入這個領域的。」黃久倖船長笑著說。 (圖/郭彩軒)
 
   您當初怎麼會想選擇「船員」這種在一般人印象中比較粗重的工作呢?
 
原本在填大學志願序時是想選設計相關科系,但這類科系大部分是學費較貴的私立學校才有開設,父母因此希望我改填公立學校。後來選科系時,覺得航海看起來蠻酷的!就填了航海。那時完全不清楚這個領域實際上都在做什麼。
 
 
「妹妹,你確定要選航海嗎?我可以特別准許你換志願哦!」收志願卡的小姐不可置信地問我。
 
當下有點猶豫,結果一回頭,母親銳利的眼神立刻掃過來!這件事就這麼決定了(笑)。可以說,那時幾乎是在父母對學費的考量下,才機緣巧合地選了這一行。
 
後來進入職場時,剛畢業的我也和大家一樣,成為上班下班、加班到半夜的上班族。這種生活過了半年之後,發覺自己可能不太適合,才又回到船上來。
 
   那實際上的工作內容,與您當初期待「很酷的工作」相符嗎?其中最辛苦的部份是什麼?
 
「當船員就可以出國到處玩!」剛開始大家應該都這麼想。
 
那時學校老師也說,要趁著上船當實習生時好好玩,以後成了正式船員,可能就沒那麼多時間往外跑。實習階段我工作的船是跑日本、東南亞線,每次上船都很期待下地後能到處玩、走走看看,那時的確蠻開心的!
 
但果然,成為正式船員後完全沒時間玩。以商船而言,停泊時間是配合該港口的貨運量做調整。要是當地貨物量沒那麼多,可能早上進港,下午就離開了,也就不會有時間去逛逛。由於一艘船的載貨量是固定的,如果沒有載滿,為了符合成本效益,一定會到鄰近各個港口收貨,等載滿後才會往距離較遠的國家開航,例如歐洲。這麼一來,即便最後載貨量只達滿載的七成,相較之下也不會虧損。
 
「撇開船上作業的話,最辛苦的應該就是對『家人』的思念吧!」
 
跑船時,一次航程的時間多半很長,一旦出港,要等上十幾天才有可能靠岸。而以前多數船舶的通訊設備不足,如果想和家人聯繫,通常只能等上岸後,買到了電話卡才有辦法打電話。想調適心情,就要靠自己在船上創造一些娛樂,或下船之後可以有一些娛樂。其實不只船員,任何人登船後身心都會比較有壓力,會有一些負面情緒。為了顧及大家的身心健康,我們這艘船上也設置了健身房、卡啦OK等等。
 
由於船員的工作相對單純,靠港就是作業,再來則是一些例行事務。以近岸商船而言,靠碼頭是一站接著一站,要是航路比較密集,或航程很短、作業量比較大時,勞累程度會比遠洋商船更明顯。舉東南亞航線為例,可能一週會停泊約六、七個碼頭,靠港作業的次數就比較多,也相對比較辛苦。
 
「因為船舶在進、出港時,是最危險的時刻。」
 
當船舶抵達港口時,由於船長不一定熟悉所有港口的情況,通常就會請該地的領港(通稱引水人)上船來幫助船舶靠岸。領港非常專業,但這個過程是不容有差錯的。一旦下錯指令,或領港今天狀況不是很好,都可能導致船舶發生危險。例如前段時間在高雄港的擦撞意外(此指2018年6月19日中鋼礦砂船擦撞長榮貨輪事件),當時領港也在船上,但可能指令下錯,或轉彎的角度不對,意外就發生了。這時船長本身的判斷就非常重要,因為即使有領港在船上,船長仍必須負責整艘船的安危。假如船長在進港過程中,發現船超錯船、下錯指令,或在港區時船舶的速度過快,就要馬上提醒領港。要是覺得情況不對,船長有權利要求拿回主控權,親自駕船靠港。
 
   可否和我們聊一聊令您印象最深刻的航海經驗?
 
「海象不好的時候吧!」
 
我以前服務的貨運船,某次剛從美國出發,就碰上快要發展成颱風的T.D.(熱帶性低氣壓)。當時為了避免發生意外,已事先將所有貨櫃都加強固定。沒過多久,整艘船就受到天氣影響,開始左、右傾斜35度角的劇烈晃動!但更恐怖的還在後面。
 
「咦?船好像歪了?」才剛這樣想,就眼睜睜看著一個40呎(約12.2米)的大貨櫃滑到船邊,從船尾整個摔出去!
 
那次印象真的非常深刻。出海當然會希望每次都風平浪靜,但這真的是奢求。海象不好時,即使已預先做好各種防護措施,加強繫固、加強巡邏等等,也很難完全避免損失。
 
「不只海象難以預期,各種狀況都可能發生。」
 
「大副!某某沒辦法起床,他左半邊都麻痺、不能動了!」某次船員突然緊張地跑來跟我回報。
 
那時是在一趟開往臺灣的航程中。船正在大洋中航行,卻收到船員通知:有人員在船上中風了!
 
由於急救有黃金時間,除了在報告船長後實施急救,也通知最近的醫療機構緊急派遣直升機來救援,整個過程非常驚險!幸好最後有成功把人救回來。
 
希望今天海象也能乖乖的。 (圖/郭彩軒)希望今天海象也能乖乖的。 (圖/郭彩軒)
 
   您為什麼會想轉換跑道,改開研究船呢?有什麼契機嗎?
 
「跟商船時,想去的地方都跑遍了,來這邊應該能做點不一樣的。」
 
轉職之前,就聽說過研究船是依據研究目的進行勘查,可以跟著做研究、放儀器下去,看看海底不一樣的世界,光想像就覺得蠻酷的!
 
不過跟一般商船相比,這艘船的船舵操作方式不太一樣。商船的船舵多數是單側單對,不太容易操作,有時可能無法轉至需要的角度,必須依靠外力,例如拖船,來協助船舶靠港。但勵進研究船使用的是全向式推進器,旋轉角度可以全方位,正常情況下不需借助外力就能達到想要的角度,操作起來更為靈活。目前我們也在適應中,還是新手(笑)。
 
勵進的駕駛臺。這裡有能瞭望全船的360度觀景窗,是黃船長最喜歡的地方。 (圖/郭彩軒)勵進的駕駛臺。這裡有能瞭望全船的360度觀景窗,是黃船長最喜歡的地方。 (圖/郭彩軒)
 
   研究船的「船長」需要負責哪些工作?除了船長,船上還有哪些工作人員呢?他們的任務又是什麼?
 
「船長最重要的工作,是負責整艘船的『巡航管理』跟『安全管理』。」
 
巡航管理的其中一部分是安排駕駛臺輪值。輪值通常分三班進行,由一個船副搭配一個水手同時值班。船副分為大副、二副、三副,大副和二副通常比較資深、經驗老道,而三副的資歷則相對較淺,因此輪到三副班時,通常船長也會在旁指導。船舶開航前,船長還會安排航行會議,和科學團隊討論這次航程的研究計畫。除了溝通、協調的工作,也要隨時監督船員,留意分發下去的工作有沒有完成。
 
安全管理則包含指導救生衣穿戴、全船環境認識等等。人員剛上船時多半不熟悉環境,容易迷路,因此需要告知萬一發生緊急狀況時,應該往哪裡走、集合點在哪個地方。在船上,安全是最重要的事。
 
船上繁雜的事務非常多,船長不可能每件事都親力親為,因此如何統整任務、將工作分派下去的能力也很重要。學校會提供這方面觀念的訓練,不過實際遇到的狀況都不太一樣,需要不斷累積經驗。
 
「船員依工作性質不同,分為甲級船員與乙級船員。」
 
兩者需要考取的證照不同。甲級船員分為甲板跟機艙,偏重航行操作、雷達、輪機等技術性的作業。
 
甲板部份包含前面提到的大副、二副、三副,除了駕駛臺輪值,他們也有各自負責的管理工作。大副總管所有的乙級船員並分派工作,例如保養、油漆、打油;二副負責駕駛臺及航運規劃,還有儀器的保養、故障排除等等;三副的主要工作則是保養與管理和航行安全直接相關的求生設備。如果狀況發生時,救生艇無法下放、無法滅火等等就會非常嚴重,因此三副在觀念部份會特別著重安全意識的培養。
 
機艙部份包含船上所有機械的管理,每個項目都有專門負責的人員。通稱老軌的輪機長,負責統籌整個機艙部門;大管輪主要負責監督及派發任務給大家,職責比較重大;三軌負責機艙的一般事務;四軌負責加油、濁水分離器等等。
 
乙級船員有些負責協助機艙部門的甲級船員,包括機匠、銅匠等等,也有負責維修船上各項設備的水手。
 
另外,在船隻航行時,乙級船員會輔助甲級船員輪值駕駛臺。當海況不佳時,甲級船員若只有一個人輪值,在操作或瞭望時就會顯得力不從心。我們在陸上開車時,車輛是單一方向行駛,一旦需要會車,情況相對比較單純,海上駕船則複雜得多。由於所在海域可能有許多艘船同時航行,每艘船都有各自的航向,會船時就會有許多狀況。其他船隻可能從各個方向過來,甚至從後面超船都有可能,因此在駕駛臺值班時每個方向都要留意。目前在航行過程中,通常是由一個甲級船員搭配一個乙級船員,方便在當值時做人力的調度支援。
 
普通船舶可能有的船員編制,會視作業需求不同增加其他職務。 (製表/羅書韻、沈佩泠)普通船舶可能有的船員編制,會視作業需求不同增加其他職務。 (製表/羅書韻、沈佩泠)
 
   您剛提到安全管理非常重要,那勵進上有特殊的安全裝置嗎?
 
「勵進研究船上總共有五道水密門。」
 
水密門的概念是把每個艙區用一道門區隔出來。這艘船全長七十六米,利用水密門分成六個區塊。如果今天船頭受到撞擊破洞、水洩漏進來,就可以在艙區先攔截這些水流,達到完全阻隔的效果,避免水進一步流洩到其他區域。
 
「救生設備可搭載人數為全船人數的四倍以上。」
 
船上共有兩艘救生艇,每艘可搭載人數為43人,因此總搭載人數是全船人數的兩倍。此外還備有六艘充氣式救生筏,每艘可以搭載52人。這些救生筏在一定的水壓下能夠自動充氣,讓落水的人可以馬上游過去登筏。
 
「配備兩個無線電指揮信標。」
 
這是在發生危難或意外沈船時,可以發出求救訊號的重要設備。一般船隻通常只有一個,勵進則搭載了兩個。
 
另外勵進的船體是雙層船殼設計。萬一船不幸遭到撞擊,即使外層船殼破裂,裡面還有一層可以抵擋,就是雙層保障的概念。整體而言,勵進的安全配備在數量上大幅提升,因為在海上航行,安全是最重要的考量。
 
   我們的「科技大觀園」有許多學生讀者,可否為這些想接觸航海的新世代提供一些學習建議呢?
 
「學習方面可以選擇『海事』這個領域。」
 
目前開設相關科系的學校有基隆的臺灣海洋大學、南部的高雄海洋科技大學(現為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楠梓/旗津校區),臺北還有台北海洋技術學院。前兩間是一般大學,後者則要走技職體系,可以從學校網站先查找一些相關資料。學校會提供航海安全、設備操作、海事法規等相關知識課程,大致就像我們學習開車,只是行駛的地方在海上。
 
「另外,如果真的想要從事航海,最重要的是學會『適應』。」
 
每艘船的習慣、作風都不一樣,視船長的風格而定。因為船員工作都是約聘的,可能你已經習慣了這艘船,但契約期滿要換到別艘船工作,或換另一位船長,風格又改變了。以前實習時,有些同學的體驗是很愉快、可以到處玩,但有些人回來分享的經驗就沒那麼美好。所以最重要的,是學會去習慣不同船長的風格,換下一個不一定會比較好或比較差。我們在海上工作,就是要學習適應環境,學會與不同的人協調。
最後則是一定要盡量熟悉專業知識。
 
(製表/羅書韻、沈佩泠,攝影/郭彩軒)
 
(製表/羅書韻、沈佩泠,攝影/郭彩軒)
審校: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
資料來源
  • 科技部補助「科普資源整合運用與推廣整合型計畫」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