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核電外洩!福島蝴蝶突變

101/09/24 瀏覽次數 18996
新聞報導

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芮氏規模9的強震,旋即引發海嘯侵襲,造成福島第1核電廠3個反應爐核心熔毀,並導致嚴重的輻射外洩事件。雖然當地居民目前尚未有不良後遺症傳出,但大眾對於輻射所產生的健康風險仍存有相當大的隱憂。

目前已有日本研究團隊發現,部分蝴蝶品種的後代可能因為輻射物影響,而產生體型、外觀的變異。

日本沖繩縣琉球大學研究員大瀧丈二(Joji Otaki)透過電子郵件向美聯社發布訊息說:「我們的研究發現福島電廠的輻射汙染正對環境生態產生傷害,但目前並無確切證據顯示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第1份針對福島居民所進行的大規模研究報告,公布在《美國醫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內容指出,經檢測8,066位成人與1,432位兒童體內的輻射物質銫(cesium),平均小於1毫西弗(mSv),這樣的劑量被認為對人體無害。

然而針對蝴蝶突變的研究,《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這本國際科學期刊證明,日本境內常見蝶種--酢漿灰蝶(pale grass blue butterflies),特別在福島鄰近區域所捕捉到的樣本皆出現了基因突變的特徵,蝴蝶紛紛出現眼睛凹陷、畸形足與觸角,以及羽翼發育不良的現象。

南卡羅萊納大學生物學家提摩太‧穆蘇(Timothy A. Mousseau)說:「當環境受到嚴重汙染時,蝴蝶是非常重要的生物指標。特別是蝴蝶的身體型態,最能忠實呈現環境受輻射汙染的情況。」

在福島縣的蝴蝶中,有12%的蝴蝶出現生理與基因的異常現象,到了第2代出現異常的比例增至18%,而第3代的酢漿灰蝶出現畸形比例更激增至34%。

新聞中的環境科學知識

高雄醫學院醫師劉冠廷曾經撰文說明輻射對健康的影響,第1類是急性輻射症候群。這是指全身大量暴露在高劑量的輻射,當劑量在100~500毫西弗(mSv)時,會造成淋巴球下降,甚至使人體出現腸胃道、神經心血管症狀。一旦劑量到達1000~2000毫西弗(mSv),就可能造成急性死亡。醫師認為台灣離福島兩千公里外,理應沒有這方面問題;第2種是增加罹癌風險,由於放射性同位素(如銫137、碘131等)會隨著大氣、水擴散,台灣民眾健康和自然生態是有可能因此受到影響。


任編輯:張春炎|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校編:卓亞雄|聯合報
審校:胡元輝|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
資料來源:美聯社2012年08月17日東京電/記者Mari Yamaguchi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