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醫護家人好幫手,電子病歷保健康

103/04/30 瀏覽次數 9305
病歷是記載有關患者所有的病情狀況,亦是醫院醫務與行政作業上重要的系統之一,傳統的紙本或膠卷病歷紀錄方式,在資訊時代的現今,隨著相關科技與法律制定上的配合,也走向了數位電子化的趨勢。
 
電子病歷即是以電子文件方式製作及儲存的病歷,因此在內容的輸入與儲存上更具備統一的標準,傳輸上也更能夠達到資料的整合。台大資工系教授賴飛羆指出,電子病歷在資訊的儲存上能夠達到永久保存,並節省儲存空間,而最重要的是「標準化」和「整合」,統一化的病歷紀錄方式和資料的多方整合,能夠讓病患的所有就醫資訊詳實存取,使醫護人員可以一次看到完整的資料,而進一步達到增進醫療品質、減少醫療資源費的益處。
 
自1995年台灣全民健康保險制度推行,加速了國內醫療院所病歷資料電腦化(CMR)的普及,奠定了進入電子病歷(EMR)的基礎。為了使電子化的醫療程序與資訊於法有據,2002年通過電子簽章法後,2004年健保IC卡的全面推行讓我國的病歷電子化得以展開。
 
儘管電子病歷的發展有助於醫護、病人家人及病人自己能夠快速便利運用,使得病人即使是居家仍能夠得到很好的照護,但其安全隱私與都市、偏鄉差距的問題仍是有待解決的議題。賴飛羆表示,如同數位落差的議題一般,居於都會之中,有資源有能力得以應用電子病歷和遠端照護系統者,比起偏鄉、年老或缺乏應用此科技能力者,確實會得到比較好的醫療資源。此外,不論是電子病歷涉及的安全隱私或智慧財產權的問題,也都是在應用此科技發展之時,同時必須小心處理之課題,但是這些都是可以努力改進的面向。
 
例如電子簽章的立法通過與加密技術的研發,就試圖落實電子病歷的核心價值─「還給民眾病歷所有權」,讓病人能夠藉由透明化的病歷資訊,遠端查詢、瞭解自身的健康狀況,擴大醫療照護服務的服務範圍和選擇性,讓民眾能夠更加注意自我的健康管理,強化社區的社區醫療照護功能;衛生福利部亦能多多在偏遠鄉鎮舉辦醫療營,試圖將電子病歷的觀念與技術推行到各個角落,真正落實醫療範圍的擴大與透明化、統一化。(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實作計畫─以農學、環保、應用科學、數位學習和藝術領域為例」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 蔡美瑛|世新大學廣電系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