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鴨事業在台灣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每年創造近百億元的產值,經濟價值可見一斑。雖然近三、四十年來在許多專家學者的努力下,其飼養管理、營養、育種、加工等都有長足的進步,但疾病防治的成敗仍衝擊養鴨產業。如同其他經濟動物一樣,在集約式的飼養環境中,受到疾病侵襲的可能性很高,且往往一有疫情便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因此,在飼養家鴨時,對疾病防治及強化生物安全措施必須投入很大的心力。
家鴨的疾病威脅
台灣位處候鳥的遷徙路徑上,冬季候鳥從西伯利亞高原飛往黑龍江與鴨綠江,再沿著大陸沿岸經過台灣,最後往南遷徙。而多數禽類病菌也會隨著鳥類的遷徙沿途散布,導致台灣常常受到禽類疾病的威脅,諸如禽流感、水禽小病毒感染症、病毒性肝炎、雷氏菌感染症、家禽霍亂、新城疾病等;也常因為疏於防範,讓野鳥或其他野生動物得以在禽舍內棲息,使病菌有機會在禽舍內散布。
在眾多家禽疾病中,有種專門感染水禽的病毒,會造成稱為水禽小病毒感染症的疾病。這疾病的病原又可分為鵝源水禽小病毒與鴨源水禽小病毒,受感染的動物主要是1~3周齡的鵝與番鴨,受感染的幼雛會有纖維素性壞死性腸炎、下痢、羽毛脫落、發育不良等病徵,並在發病後的7日內死亡,其死亡率高達70%以上,是高傳染性與致死性疾病。即便熬過病毒感染的幼雛,也會留下許多後遺症,如短嘴、生長停滯或體型大小參差不齊,嚴重影響鴨、鵝的經濟價值。
台灣曾於1982年及1989年爆發水禽小病毒感染症的大流行。首次爆發時,蔓延全國16縣市、451家養鵝戶,約30萬隻鵝發病與死亡。第2次爆發時,嚴重衝擊養鴨產業,共9縣市、177家鴨場發生疫情,死亡鴨子也高達30萬隻,目前已成為台灣常見的水禽疾病。
水禽小病毒對環境的抵抗力相當頑強,即使以乙醚、氯仿、pH 3.0酸溶液、pH 10.0鹼溶液處理,或在攝氏65度維持30分鐘的環境下,病毒力價並不會降低。如果養禽場缺乏適當的防護措施,很容易使病毒在禽場裡快速傳播,且難以根除。
水禽小病毒感染症最好的防疫方式是飼育健康且不帶病毒的家禽、維持禽畜場的環境衛生,並透過疫苗使種禽免疫,藉由移行抗體來保護雛鴨與雛鵝。因此,慎選種禽及雛禽相當重要。
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為克服水禽小病毒對產業的威脅,開發出這種疾病疫苗的生產技術,並把技術移轉量產。惟這疫苗的生產需把馴化後的種毒接種至健康清淨且無水禽小病毒抗體番鴨胚蛋的尿囊液中,增殖種毒以製造疫苗。健康的胚蛋則需由健康的鴨群生產,但國內並無清淨的番鴨族群,國際間也無清淨鴨隻或胚蛋的買賣。缺乏清淨的番鴨胚蛋,便無法穩定大量生產疫苗,而直接自國外進口疫苗的成本又太高,導致水禽飼養業者仍面臨水禽小病毒感染症的威脅。
為能解決產業的困境,畜產試驗所宜蘭分所開始建立一個符合疫苗生產要求的番鴨清淨族群,稱為「最少疾病番鴨」。
最少疾病番鴨的條件
最少疾病番鴨主要用來生產水禽小病毒感染症的疫苗,番鴨自身必須不帶有鴨源小病毒、鵝源小病毒及鴨病毒性肝炎病毒。前兩者會引起水禽小病毒感染症,固然要從番鴨群族中排除,而鴨病毒性肝炎病毒雖然不是這感染症的病原,但樣本中有其存在時,會干擾儀器判斷是否有水禽小病毒的精準性。為了獲得可靠的結果,也需要把鴨肝炎病毒排除,以確保最少疾病番鴨的品質。
2004年,宜蘭分所開始培育最少疾病番鴨。一開始便採用經歷了二十多年嚴格的性能選拔出來的品系 ─ 白色番鴨畜試一號,其後代鴨群因已具有相近的遺傳背景與穩定的性能,是做為最少疾病番鴨的理想族群。
縱然白色番鴨畜試一號是優秀的番鴨種禽,但水禽小病毒是傳播性很廣的病毒,即使身為最少疾病番鴨的初代白色番鴨族群,也會遭受水禽小病毒感染,呈現高陽性率的抗體反應。為了把水禽小病毒自族群中根除,除了透過密集消毒消滅環境中的病毒外,還定期抽血檢驗鴨群是否感染病毒,以趁早把感染鴨隻剔除。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個衛生清潔的飼育環境,永久杜絕病毒從外部入侵鴨群的機會。因此,最少疾病番鴨需要一個有別於傳統飼養鴨隻的環境。
最少疾病番鴨的演進
最少疾病番鴨自建立以來已歷經11代,直到第7代開始,水禽小病毒才從高達80%的陽性率降低到5%以下。而這重大的改進是因為改變了番鴨的飼養環境,從傳統式改為密閉式。
從第7代的最少疾病番鴨族群開始,鴨隻都飼養在環境品質高的密閉式動物房中,房內除採用高效率空氣微粒子過濾網提供鴨隻最清淨的空氣外,飼料與飲水也定期送樣檢驗黃麴毒素、大腸桿菌等,以確保鴨隻能得到高品質的飲食。同時,採用人工光照調整技術,以克服鴨隻無法在密閉房內獲得光源的影響。此外,每世代的鴨隻都定期抽血檢驗鴨源小病毒、鵝源小病毒及鴨病毒性肝炎病毒,即時剔除被感染的鴨隻,以防止病原在群族內擴散。每天也都由專人負責清洗與消毒動物房,並嚴格管控人員的進出。
鴨源小病毒與鵝源小病毒的抗體變化,第7代分別是81.0%與86.3%,第8代是3.4%與8.7%,第9代是0與2.1%,第10代是0與0.5,第11代是0與0。而清淨胚蛋能生成的疫苗劑量,從第7代每枚蛋生產的病毒力價是106.50 EID50∕ml,平均每個蛋可生產3.75瓶的1,000劑量活毒疫苗,到第11代已提升為每枚蛋生產的病毒力價是106.54 EID50∕ml,平均每個蛋可生產4.12瓶的1,000劑量活毒疫苗。這些數據顯示改變了最少疾病番鴨的飼養環境,對於鴨源小病毒與鵝源小病毒有良好的防範效果。
持續提升質量
自疾病最少的番鴨建立以來,清淨胚蛋數量逐年攀升,每年可生產超過100萬劑水禽小病毒疫苗,供應50萬隻鴨、鵝注射。除了供應疫苗生產外,每年也提供約三千多顆的清淨胚蛋與七百多隻的清淨雛鴨,供試驗研究或其他生醫用途。
未來,將持續改善最少疾病番鴨的生長環境,如提供室內水池、清潔的空氣及其他豐富環境的設施,使番鴨在動物房內能住得更舒適,更能開心地產蛋。同時,提升胚蛋的品質與生產效率,用更少的胚蛋生產更多劑量的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