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親子玩科學

103/11/24 瀏覽次數 7453
在家庭教育日益受到重視的現今社會,「家長參與孩子的教育」已不是陌生的概念,不管在心靈上、學習上,許多研究都指出家長的參與能改變其子女的學習成就。此外,如果我們期待科學能成為生活及大眾文化中的一部分,就應重視家庭中的科學學習與互動。家庭科學教育,除了輔導學校的課業外,可以有更積極的作為,例如:營造充滿科學書籍、科學玩具的居家環境;親子共同觀看及討論科學相關的電視節目或書籍,一同參觀科學教育館、博物館、天文館等科學教育相關場所,或針對生活中的科學議題進行討論或辯論;更可以親子一起玩科學,共同進行科學實驗等,不但有助於科學教育的落實,更能彰顯科學在我們社會文化或生活中的功能與重要性。親子共同進行科學活動,乍聽之下似乎很困難,然而,以下三種途徑,有助於親子間輕鬆地玩科學。

第一,選擇孩子有興趣的科學主題:利用生活周遭遇到的趣事、孩子自己發現的疑問來開啟科學的探索,例如:泡澡時,不同物體的浮與沉;秋天時,飛舞的落葉;吹熄蛋糕上的蠟燭等等,都是引起孩子探索科學的起點。一開始可試著參考教科書本的內容、上網搜尋科學遊戲,或到圖書館借閱相關書籍,從中找到孩子有興趣的話題,等科學探索成為你們共同的習慣與興趣後,靈感就會源源不絕了。

第二,腦力激盪,以手邊可利用的材料代替科學器材及材料包,因有更多的變數,會有更多的趣味。舉例來說,如果在學校製作萬花筒,教材中會有固定規格的塑膠管、彩色塑膠花片或珠珠、長型鏡片等,在家中則可以利用錫箔紙、銀色亮面紙代替鏡面、色紙或廣告紙剪出不同的花片,再拿用完的捲筒衛生紙或保鮮膜的紙筒代替塑膠管。資源回收、廢物利用,更可以讓孩子更珍惜身邊的物資,將科學與生活連結。在一開始尋找材料時,孩子可能會天馬行空地嘗試每樣東西,但累積了更多的操作經驗後,孩子會開始考量物體的大小、材質的適合度等,這時,科學的種子就已經在他們的心中萌芽了。

第三,陪伴、引導與提問,永遠比提供正確答案更重要:大多數的家長在開始進行親子科學時,最擔憂的就是自己不是專家,孩子如果問問題,不會回答怎麼辦?如果教錯了,該怎麼辦?其實,親子科學所強調的不是科學知識的正確性,也不是要教孩子「密度」、「表面張力」、「酸鹼值」、「白努利原理」等科學名詞。親子科學期待孩子能學習思考、主動探索與解決問題。家長不需要解釋各種名詞、回答孩子的疑問,而是問問孩子,你怎麼想的?你覺得該怎麼做?為什麼你會選擇這樣做?陪伴孩子與稱讚他的努力與想法,利用問題引導孩子進行更深入的思考、指出矛盾或指引新的方向。當孩子遇到困境時,適時給他一點提示,並鼓勵他持續探索,家長的陪伴與支持永遠是孩子保持動力的最好燃料。

家長參與孩子的科學學習,受益的不只是孩子,家長可以重新檢視自己對科學的理解,從親子互動中體會不同的樂趣,更重要的是參與子女的學習讓家長對自己更有信心,對於父母的角色也更有自信。因此,親子科學不如想像中困難,每個家庭都可以嘗試。家長的參與不但可以為孩子立下科學學習的重要基礎,更可以成為家庭中維繫情感的橋樑。

那麼,你今天科學了嗎?(本文由科技部補助「學習在雲端―揭開科學與科技的神秘面紗」執行團隊邀稿)

責任編輯:盧妍竹
審校:張惠博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