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加入整合照護計畫 嚴格控制糖尿病病情

106/08/03 瀏覽次數 1388

近年來隨著人口老化、生活型態及飲食習慣的改變,糖尿病例逐漸進入國人十大死因榜單的前四名。據估計,台灣糖尿病人口已達150萬,其中多數屬第二型糖尿病,因這型糖尿病好發於40歲以上,所以也稱作「成年型糖尿病」。

 

罹患糖尿病會導致許多慢性併發症,包括小血管病變如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神經病變,以及大血管病變,又稱動脈硬化症。若病況控制不佳,甚至可能引發心臟病、中風,並造成眼睛、腎臟、下肢血管等併發症,嚴重的話還可能導致失明、洗腎、截肢等。

 

由於台灣的糖尿病人口眾多,導致洗腎人口也居高不下,在七、八萬的洗腎人口中,就有近半是因糖尿病造成的,眼睛失明患者中也有半數是因糖尿病引起。另外,糖尿病也易導致蜂窩性組織炎,進而引發敗血症、需要截肢鋸腿。因此,罹患糖尿病對全身器官的影響頗大,也是許多慢性病好發的重要禍首。

 

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許志成副所長研究糖尿病多年,同時致力於第二型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對醫療費用影響的研究。他發現,健保從1995年開辦以來,雖然因支出不斷增加使醫院不得不撙節開支,但其實仍實施許多策略以維護糖尿病患者的醫療照護品質。這主要可歸功於自2001年開始,為了照顧糖尿病患者而進行的「全民健保醫療服務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其對糖尿病患提供了整合照護計畫(簡稱為P for P計畫)所致。

 

糖尿病患者要避免嚴重的併發症,首要之務就是得遵從醫囑進行追蹤。因此,包括國健署及各醫療單位共同合作的糖尿病整合照護計畫,就是提供認證給參與的醫生、營養師及照護師,再由醫療院所檢驗患者的血糖、腎臟功能、血液中的膽固醇、眼睛功能等做長期追蹤,同時由醫療院所聘請的營養師或照護師提供專業的衛教、營養、運動等諮詢。

 

許副所長也調查有無參加這整合照護計畫的患者,結果發現就照護過程因子而言,參加這個計畫的患者其總體照護效果比未參加的好。分析原因,首先,有參加P for P計畫的患者其所追蹤的檢查次數比沒參加者多。另外,參加P for P計畫的病患死亡率也較未參加者低,前者發生心血管問題及鋸腿的比率也較後者低,只有在失明及腎臟透析情況的比率上,兩個實驗組的患者無太大的差別。

 

而在醫療利用因子上,有參加P for P計畫的患者住院機率較低,這對於醫療院所來說的確較能節省經費。因此P for P計畫對患者及醫療院所和整體醫療環境來說,都有較為正面的效果。不過,目前台灣只有約四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參與P for P計畫,這可歸咎於病人的病識感不足,因為既沒有痛感也不知會導致如此嚴重的併發症,同時許多開業醫師也因節省成本,未能加入這個整合性計畫,使糖尿病的整合照護計畫推廣層面不夠廣泛。

 

糖尿病形成的原因可從二個層面來看,一是遺傳,二是生活習慣,包括吃得太好卻不運動,而且澱粉吃太多或體重較重的人也較容易得這疾病,且罹患糖尿病會有3個症狀,即吃多、喝多、尿多的「三多」。另外,許副所長也提到,有糖尿病的人罹患癌症的風險比沒有糖尿病的人高,而且不論哪一種癌症,若未能好好追蹤治療糖尿病,罹患失智症的比率也會較高。

 

糖尿病控制在台灣雖然已有不錯的成效,但仍有許多挑戰待克服,包括勸說病患加入糖尿病的整合照護計畫等。也因此,相關單位應努力推動這個計畫,避免造成社會的健康不平等,也讓社會的健康資源不至於過度傾斜。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