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停看聽(五):消費看標章 安心有保障
103/07/22
瀏覽次數
7041
朱姵慈|
世新大學新聞系
近期食安問題層出不窮,知名餐廳、食品紛紛中鏢,除了政府需要嚴密把關之外,消費者本身也需要睜大眼睛、慎選眼前的美食。當我們選購農產品時,可以參考它們有沒有相關機構認證標章。
不論是傳統市場或廣告宣稱「蔬果產地直送」卻沒有正確標示標章的農產品,由於沒有經過抽驗程序,風險疑慮必然存在;除非你非常信任這些農友,也清楚了解他們的病蟲害防治方式是否有按照標準進行。
消基會董事黃鈺生建議,如果民眾要買完全無農藥殘留的有機蔬果,可認清包裝上的CAS有機認證標章;選購農藥殘留量在法定殘留容許量以下農產品,可認清標有吉園圃的安全蔬果標章,或產銷履歷標章的農產品;民眾更能從產銷履歷標章上的追溯號碼在「台灣農產品安全追溯資訊網TAFT」得知農產品檢驗及生產過程。
目前台灣的有機認證是採取分流的方式,原本須由主管機關認證農民,但黃鈺生指出,因認證的人力不足,所以須透過第二層認證機構再來認證單一的農民,而認證機構須符合主管機關訂出的幾項標準才能往下認證農產品。
黃鈺生更指出,因應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有機農產品已經成為一種法律名詞:若生產有機農產品一定要經過認證,貼了認證標章才可以在市場上販售,除了國內目前有 14 種有機認證機構標章,由 22 個國家所進口的有機農產品及有機加工品,其驗證機構與標章乃由農委會認可,不需重複認證。
若未貼合法的認證標章卻在產品包裝上寫著 「有機」 或 「Organic」 都將受罰,業者將處六到三十萬元的罰鍰。
除了優良農產品 CAS 標章,國內標章還有非常多,例如:羊奶有羊奶標章,牛奶有鮮乳標章,另外以食品工廠而言有 GMP 工廠,HACCP 的認證、優良衛生規範等。黃鈺生認為,精簡的標章才能讓消費者記憶深刻。他建議整合標章,主管機關再加強稽核,讓消費者認識少數重要的標章即能安心購買產品,才是推動標章最重要的目的。
近期《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特別將基因改造食品入法,並會追溯源頭,透過認證,使消費者更清楚知曉自己所購買的食品是否為非基因改造食品。
黃鈺生說:「生產者提供安全的產品是生產者的責任,但是以消費者來講,消費者的權利必須靠自己來保護。」病從口入,自己吃的食物應更加小心。而認證標章主要的目的在於幫助消費者做選擇──消費者須認懂標章,了解其意涵,避免被包裝上的字樣所蒙騙。消費者亦可上農委會網站與全國有機農業網查證該認證機構是否有在名下,再對照該農產品,以確保自身飲食的安全。(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實作計畫─以農學、環保、應用科學、數位學習和藝術領域為例」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蔡美瑛 | 世新大學廣電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