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今夏(2013)蚊蟲肆虐美國
102/09/04
瀏覽次數
10273
廖凱弘
|
自由撰稿人
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楊樺
|
臺灣師範大學環境科學教育所
新聞報導
長久以來蚊蟲總是干擾人類,2013年夏天,這個狀況在美國變得更加嚴重。專家歸結原因,認為是乾旱、豪雨、炎熱等因素導致。
佛羅里達大學昆蟲研究員強納森‧戴(Jonathan Day)表示,蚊蟲肆虐問題以美國東南方最嚴重,單單今夏的蚊蟲量就等於過去3年的總和。過去兩年美國偏乾旱,蚊卵因為溼度不足而難以孵化,但今年降下豪大雨,蚊卵紛紛孵化導致夏季蚊蟲異常的多。
康乃狄克州民眾今年夏天發現,家裡捕蚊器抓到比往年多1倍的蚊子。明尼蘇達州今年夏天到的蚊蟲量,是過去10年平均量的3倍。加州捕到蚊子的機率更是往常的5倍。
環境科學教授米勒(Miller)表示,本來反對使用殺蟲劑,但今年反倒遊說地方政府使用殺蟲劑。不過,地方官員表示沒有預算,建議米勒雇請私人殺蟲公司。佛羅里達大學蚊蟲專家羅克珊•康納利(Roxanne Connelly)則不認為殺蟲劑是有效的工具,她研究發現,雖然許多社區用殺蟲劑來對抗蚊蟲,但蚊蟲已逐漸產生抵抗力。
科羅拉多州立大學醫學昆蟲學教授切特•摩爾(Chet Moore)認為,氣候變遷是蚊蟲孳生的原因之一。因為昆蟲在炎熱的氣候更容易繁殖。
蚊蟲不僅會帶來人類生活上的干擾,牠們還會傳播疾病。在美國,蚊蟲帶來的最大威脅是西尼羅病毒(West Nile virus),2012年即發生286起西尼羅病毒導致死亡的病例。在美國以外的國家,因蚊子傳播疾病而死亡的人數遠遠超過鯊魚、蛇、熊造成人類傷亡數的總和。貧窮國家每年因蚊蟲傳染瘧疾致死人數,甚至超過60萬人。
專家建議,人們穿淺色衣服可避免蚊蟲叮咬,因為暗色較容易吸引蚊子。穿長袖長褲、避免積水也可減少孳生蚊蟲。有專家認為應該使用DEET殺蟲劑,但相應的風險,是蚊子會發展出抗殺蟲劑的能力。
倫敦衛生和熱帶醫學研究人員詹姆斯•洛根(James Logan)說:「這是一場軍備競賽,但我總認為,蚊子大軍略勝一籌!」
新聞中的環境科學知識
蚊蟲量增加是疾病流行風險升高的警訊,特別是西尼羅病毒,這主要由蚊蟲傳播的疾病,是世界衛生組織嚴重關切的流行疾病。
引起西尼羅熱的西尼羅病毒,會導致致命性的神經疾病,臺灣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雖然80%的人感染到西尼羅病毒不會產生病徵,但仍有高達20%人一旦感染,會有發燒、頭痛、疲倦、關節疼痛、肌肉酸痛、紅疹、淋巴腺腫大、腸胃道症狀(如嘔吐或腹瀉),更嚴重則併發腦膜炎、腦炎及急性肌無力麻痺症候群等。
人類感染西尼羅病毒,主要是因為蚊蟲叮咬。目前已知的病媒蚊包括熱帶家蚊(Culex quinquefasciatus)、單紋家蚊(Culex univittatus)、凶小家蚊(Culex modestus)、尖音家蚊(Culex pipiens)、地下家蚊(Culex molestus)、白線斑蚊(Ae. Albopictus)以及白肋斑蚊(Ae. Vexans)等,因此應盡可能避免蚊蟲孳生和叮咬,包括加強居家環境衛生、防蚊和降低蚊蟲孳生都是防疫必要措施。
臺灣管制單位每年都會透過監控病媒蚊數量來了解病毒可能傳播的環境。成蚊密度也被視為是潛在疾病發生和預防的資訊。臺灣每年四到十月,衛服部疾病管制署和地方主管機關會在重點區域放置捕蚊機,計算蚊子數以及病毒測試。
除了病媒蚊傳播之外,既有的研究資料顯示,西尼羅病毒也會透過器官移植、輸血、生育或哺乳等途徑傳染。(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環境科學傳播與新聞產製」執行團隊編譯)
責任編輯:
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校編:
卓亞雄 | 聯合報
審校:
胡元輝 | 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
瘧蚊(9)
蚊蟲(21)
西尼羅病毒(4)
殺蟲劑(14)
科發月刊(5210)
推薦文章
113/07/31
心血管疾病的救星,人工(生物)血管是什麼?
陳彥諺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0/23
AI 助陣臺語教學:TAIDE 機器人如何提升學習成效
陳彥諺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7/29
輸血回春是真的? 啟動幹細胞的關鍵蛋白質 GDF11
陳彥諺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8/30
鋰電池回收商機大,臺灣做好準備了嗎?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