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太陽光電(四):太陽熱能-直覺的生活科技
102/02/07
瀏覽次數
17667
胡湘玲
|
德國Bielefeld大學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
澎湖乃行政院核定之低碳示範島,產學界為推廣太陽能熱水系統在澎湖使用,乃於2012年11月30日就澎湖低碳島計畫交換意見,期盼全面推廣與應用太陽能熱水系統之使用,目前初步將以觀光相關事業為推動主要對象,期逐步引領民眾邁向節能減碳新生活。
收集陽光的熱能,用來加熱水與提供建築物暖氣,是太陽能集熱系統的主要功能。最簡單的系統,就是讓熱的載體,像是水、空氣或其他液體,簡單的流過放置在陽光下、充當集熱器的黑色管線;如此一來,就可透過熱交換來收集熱能以供使用。這種設備的工作溫度不高、投資金額也低,大多用來加熱戶外游泳池;或者可用來跟使用化石燃料提供熱能的鍋爐互補,以降低燃料支出。除此之外,太陽能集熱系統提供的熱能也可用來降低室內空氣濕度,或是提供冷氣。
太陽能集熱系統可大致分為加熱空氣與加熱水兩種技術,其主要在於真空管與平面集熱板的差別,而使用最普及的乃是平面式集熱板。為了避免集熱板所收集的熱能散失,平面式集熱系統採用的是隔熱完善的金屬熱能收集器。在結構上,平面的金屬吸收器會被放置在長方形的框架裡:框架的正面,也就是接受太陽照射的那一面以玻璃封裝、背面則使用厚厚的隔熱材封裝、側邊則有兩個連結導熱介質進與出的管線口。吸收器吸收能源,是集熱板最重要的部分,而其吸收與釋出能源的量則決定了集熱板的功率。目前,只在金屬表面上黑漆的吸收器已很少使用,取而代之的是較高效能的鍍膜技術。新式的吸收器鍍膜,可提高吸收功率達到95%,且明顯降低紅外線光譜範圍的輻射,因而大幅提升對能源的吸收。此外,透過表面結構的改變,鍍膜的顏色除了黑色外,還有藍黑色到藍灰色的選擇。
真空管集熱系統則是由內建有熱能吸受器的玻璃管所組成,所以,玻璃管本身不僅是1個透光性的加蓋物,同時也是吸收器的容器。由於每1根玻璃管內都抽成真空,因此幾乎可完全避免熱散失,而使吸收器的工作溫度達到攝氏120度。真空管集熱系統的造價較高,但轉換效率比平面式集熱板高出20%。特別是在惡劣的氣候中,當平面式集熱系統在熱能傳輸過程中有許多熱能散失時,更能顯現真空管集熱系統的優點。
在北半球,朝南是太陽能集熱系統最佳的設置方位,不過裝置角度並沒有像一般所想像的那麼重要。根據模擬,正朝南的裝置,裝置角度為+60°或-60°,在集熱效果上大約只有10%的差異。
對於集熱系統來說,真正不可或缺的是隔熱良好,也就是有10到15公分隔熱層的熱水儲存槽。儲存槽主要用來儲存系統所收集,但沒有立即需求的熱能,以便隨時提供使用。
太陽能集熱系統的技術已發展成熟,系統工作時間可以長達20年。而在過去幾年間,太陽能集熱系統仍持續有許多技術上的突破,像是在太陽照射的吸收器表面,藉由新的鍍膜技術可以降低日照反射並且提高集熱效率。除此外,現今鍍膜技術也遠比之前所採用的電鍍方式來得環保,較適合機械設計且能忍受較高的溫度。另外,經由特殊的表面處理,可降低平面式集熱系統玻璃蓋板的熱反射損失,同時由於新式集熱系統流經集熱板的水流率較低,可使用較小管徑的進水與出水管設計,藉此大幅降低材料費,並且減少為增加水壓所需要的幫浦用電。為了持續降低成本,新式的太陽能集熱系統也採取加大面板尺寸,以及簡化屋頂安裝技術的策略。
在過去十幾年間,太陽能集熱系統的技術與市場發展,已經大幅降低系統安裝的成本。雖然太陽能集熱系統目前在價格上還沒辦法與傳統化石燃料競爭,然而當我們面對未來能源價格上漲的風險時,卻能夠提供值得信任的保障。而且,以能源來計算,太陽能集熱系統約在1到2年之間就可以達到損益平衡,也就是系統所生產的能源已經足以抵銷製程中所消耗的能源了。(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電機科技新知與社會風險之溝通」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
:黃承揚|英商牛津儀器海外行銷有限公司
源(11)
科發月刊(5210)
推薦文章
113/10/30
給你耐操又勇健的稻米!看科學家如何幫助水稻對抗生存逆境
郭羽漫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8/30
鋰電池回收商機大,臺灣做好準備了嗎?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5/29
為了蛙鳴、為了土地、為了健康、為了孩子——與自然共生的永續農業
陳彥諺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5/29
稻田是濕地,居民是生態社區衛兵,從社區生態旅遊一探社區生態保育與「根經濟」!
郭羽漫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