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人造奶油的化學
96/03/06
瀏覽次數
31304
蘇明德
|
嘉義大學應用化學系
「奶油」(butter)是歐、美各國人們喜歡吃的食品,在過去,它曾經被翻譯成「乳脂」或「白脫」,甚至到了現在,在中國大陸還被稱作「黃油」。奶油是從牛乳中提取的脂肪,也就是用油脂分離機把牛乳分離成稀乳油以後,經過發酵、攪拌、凝集、壓製而成的黃色半固體物質。
奶油的脂肪含量高達80%以上,其餘的大部分是水,還有少量乳糖、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色素等。奶油有淡、鹹等多種口味,可以塗抹在麵包上食用,也可以用來製造糕點、糖果等。奶油傳入中國以後,也讓不少人開始喜歡它。
在1869年,法國當時鬧「奶油」荒,金錢和愛情都不能換得「奶油」。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考慮到軍隊的供給,因而發布命令:「因為考慮到民眾的情況,特別撥出一筆獎金,獎勵能發明一種如『奶油』那樣地營養,而且可口的替代物的人。」法國化學家麥琪-毛里斯(Hippolyte Mege-Mouriez)受到獎金的吸引,開始進行「人造奶油」的研發,並在1870年發明了人造奶油。
他把牛油(牛脂肪)、碳酸鉀和一種豬、牛、羊等哺乳類動物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共同蒸煮,再把這些混合物放進水壓機中,分離成兩部分。一部分是未充分變化的硬脂,另一部分則再混合牛乳、水,進行充分攪拌,一直達到適宜的稠厚程度,壓製成「人造奶油」。
他先後在英國和法國取得專利,並在19世紀的70年代初,在巴黎附近的帕塞建廠生產。一開始產品命名成「oleumargarine」,其中的「oleum」是拉丁文的「油」,而「margarine」是拉丁文的「珍珠」,兩詞綴合起來也就是「油珍珠」。後來oleum被省略掉,簡稱作margarine,我們譯成「乳瑪琳」,也就是在臺灣可以買到的「人造奶油」。
不過今天的人造奶油已經不再是當時的產品了。當時的人造奶油在歐洲市場並不受歡迎,認為是一種「土奶油」,甚至在加拿大和南非等國,還禁止製造呢!
今天的人造奶油是以植物油為原料,經過加氫反應,也就是「氫化反應」而製成的。「加氫反應」就是把氫原子加到不飽和的分子中,使它轉變成飽和的分子。
化學家在19世紀初經過分析,確定奶油、牛油、豬油等固體動物油脂中,主要的成分是飽和脂肪酸酯類,也就是分子中含氫的原子數達到飽和。相反地,大豆油、花生油、棉子油等液體植物油脂,主要的成分是不飽和脂肪酸酯類,也就是分子中的氫原子數還沒有飽和。
「加氫反應」是法國化學家薩巴第埃和他的學生的研究成果,他們從1897年開始研究有機化學中的多相催化反應,證明不同的催化劑會產生不同的反應。在1900年,他們試圖把金屬鎳與乙烯結合,形成鎳的揮發性化合物。雖然實驗結果失敗,不能獲得鎳和乙烯結合的化合物,卻意外地得到了乙烷。
經過分析,確定部分的乙烯被分解,形成碳和氫氣。氫氣再和未分解的乙烯經過鎳的催化作用後,可以形成乙烷。
乙烯是不飽和的碳氫化合物,它的分子結構中有一個雙鍵,而乙烷是飽和的碳氫化合物。就這樣子,薩巴第埃讓不飽和化合物轉變成飽和化合物,完成了加氫反應。接著他們又成功地使不飽和的苯轉變成環己烷。
在1901年,他們共同發表一項研究成果:不飽和物質的蒸氣和過量的氫氣一起通過還原的鎳,在適當的溫度下,能轉變成飽和化合物。他們還提出,這種直接的「氫化反應」,也可以使液態的脂肪酸(以油酸來說)轉變成固態的脂肪酸(硬脂酸),而且這種反應很容易進行,只要使鎳催化劑懸浮在油中,並有過量氫氣存在,液態油就能變成固態脂。這也就為油的氫化和「人造奶油」開闢了一條康莊大道,薩巴第埃也因此獲得1912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在1902年,德國化學家諾曼按照薩巴第埃的理論,取得了「利用催化氫化使油硬化」的德國專利。他把氫氣鼓入含有分散懸浮鎳粉的油中,使油硬化,濾去鎳後,再添加色素、維生素等製成「人造奶油」。接著,他在1903年取得英國的專利,先後在歐洲和美國各地建廠,利用廉價的花生油、棉子油等製成半固態的「人造奶油」。臺灣現在也生產這一類的人造奶油,在市場也可以容易地買到。花生醬等就是用這種「人造奶油」和研磨過的花生調和製成的。
液態植物油經過加氫反應後所得到的固體脂肪,不僅可以用來製造人造奶油,也可以用來製造食用油、化妝品、肥皂等。「加氫反應」不僅使液態油轉變成固態脂肪,也可以使石油中的不飽和碳氫化合物轉變成飽和化合物,或者把重油轉化成汽油,提高了石油品質。
看完以上「人造奶油」化學的介紹後,你是否也想試試製造其他新鮮、可口的「人造食物」,或許可以經由你的實驗,得到前所未見的科學大發現呢!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07年3月,411期,46 ~ 47頁
人造奶油(2)
科發月刊(5210)
推薦文章
113/08/28
SRF 是環境殺手?還是減碳小幫手?
陳彥諺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9/27
從名字就能猜出「你幾歲」!AI 如何做文字探勘?
郭羽漫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0/08
當 AI 晶片全面進攻終端裝置,產業有哪些挑戰與應用?
簡永昌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7/31
從老舊門鉸鏈到年輕膝蓋,自體幹細胞治療讓人重返跑跳的日子
艾登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