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找到地球的大表哥?—談系外行星搜尋的最新進展
105/05/18
瀏覽次數
18235
孫維新
|
臺灣大學天文物理研究所教授
克卜勒天文衛星在2009年發射升空,揭開了人類探索系外行星最精彩的一章!2015年7月,NASA宣布發現了一顆和地球所處環境非常相似的系外行星–克卜勒452b,它雖然質量是地球的5倍,直徑是1.6倍,都比地球來得大,但是它的母星克卜勒452卻和太陽極像,更重要的是這顆系外行星和它母星的距離,和地球到太陽的距離幾乎一模一樣!這是到目前為止,在適居帶裡找到和地球環境相似的最佳候選人,也是一個可以讓人期待地球生物能夠發展的友善環境!克卜勒衛星雖然只運行了短短4年,但所做的發現卻將名垂千古,在這個演講中,我們將細談系外行星發現的故事。
五月6日晚間的第六場春季展望演講,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同時也在台大物理系暨天文物理研究所的孫維新教授擔綱,孫教授以「找到地球的大表哥?—談系外行星搜尋的最新進展」為題,從我們生活所在,一個繞著穩定發光恆星公轉,並且花了46億年演化出萬千風貌的地球出發,探索系外行星的發展歷程,不僅帶領大家感受自然的百般奧妙,也在宇宙間尋訪地球可能的親戚,展開天文知識的遠行。
「Are We Alone?除了在地球上的人類,宇宙中有其他外星生物存在嗎?如果有,他們到底是善,還是惡?」相信許多人都曾經思考過類似的問題,甚至被此困擾,但較理想的方法,或許是深入瞭解搜尋太陽系外行星的過程,知道尋找合適環境的最新進展。孫教授表示,搜尋系外行星一直跟人類未來息息相關,我們終究會找到跟地球環境類似的行星,而且不會只有一個!
演講一開始孫教授先以那兩天在南投參加教育活動,觀察竹筍成長,以及近距離觀察螢火蟲生態為例子,鼓勵大家親身經驗自然,以自然為師。「唯有走入自然,才能愛護自然」,他分享了從中學習到寶貴的,而且格外難忘的知識,希望所有的朋友,有時間能體驗「大塊假我以文章」的震撼,並能進一步珍惜充滿學問,打開我們視野的大自然。
究竟別的地方有沒有類似的環境?目前尋找系外行星有多種方法,其中之一是直接照相,就如人類曾經直接偵測到恆星北落師門(Formalhaut)旁的行星(Formalhaut b)一樣。孫教授把哈柏望遠鏡拍攝的成果展示出來,可以看見一顆在巨大雲盤中的行星正在形成。另外一種方法是「雙星運動」,原理是觀察恆星運行時,它受到行星牽引的軌道變化。雖然一般行星相對於恆星的質量較小,作用力也不大,但他比喻就像一個小孩與大胖子,兩人手牽手於冰上繞圈,大胖子還是會受小孩影響而產生擺盪現象。我們知道以此方法,現在的偵測技術,連每秒一米的微弱速度(相當於軍隊正常行軍的速度,約時速4公里),居然都可以被觀察到,真的相當驚人!不過利用此種方法搜尋,讓我們找到的多半是距離恆星很近、體積大、密度低的熱木星(Hot Jupiters),但熱木星上溫度高、沒有固態地表,不太可能發展出期望找到的生命。
孫教授說,為了更進一步找到類地行星,聰明的科學家藉著觀察恆星表面亮度的變化來推測是否有行星存在,此原理是利用當行星經過恆星表面時,恆星受到阻擋,亮度會有短時間些微下降的現象。在1999年,科學家就以此方法找到了HD209458旁邊的行星,再配合光譜儀的拍攝,推測出HD209458行星上可能存在著大氣層。不過這種搜尋系外行星的方法,需要行星的軌道與觀測者的視角在同一個平面上,
才能看到行星阻擋恆星時亮度的週期變化。
二十一世紀開始,人類對於探索系外行星的熱情有增無減。孫教授再次介紹了重要的科學家:克卜勒(Johannes Kepler), 還準備了2009年擔任台灣天文年負責人時,他曾去捷克布拉格的一張相片,一個當地特別紀念克卜勒和他老師第谷的雙人雕像,也介紹克卜勒曾經居住的地方。2009年NASA克卜勒任務(Kepler mission)發射望遠鏡至太空,觀測目標對準天鵝座翅膀旁距離三千光年的區域,尋找行星遮掩恆星的畫面,成果真的十分精彩。截至2015 年,Kepler mission在監測的30萬顆恆星中,找到了兩千多顆確認的系外行星,並找到了808顆類地行星,而其中又以Kepler452b和地球環境最為相似,位於可發展生命的適居帶!
Kepler452b質量為地球的五倍、直徑為地球1.6倍,所以重力是2倍左右,它圍繞的母恆星年齡65億年,和我們的太陽很像。這顆類地行星的發現給天文界帶來很大的鼓舞,因為在目前很小的克卜勒衛星觀測範圍中,就已經找到在適居帶,而且與地球相似的生存環境。那麼在廣大的宇宙中一定存在著更多與地球相似的行星,更有可能發現除了我們,還有生命存在於系外行星。演講的最後,孫教授不忘將大家拉回我們可愛的母星─地球,提醒我們,在探索系外行星同時,不要忘了我們身處的環境與共生的夥伴!
推薦文章
113/08/28
廢棄蝦殼讓魚魚變漂亮——天然增豔劑新材料
文詠萱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6/28
碳封存是臺灣淨零解方之一,如何兼顧環境及社會、經濟的需求?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7/31
從老舊門鉸鏈到年輕膝蓋,自體幹細胞治療讓人重返跑跳的日子
艾登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6/19
永續的碳循環產業鏈,讓二氧化碳不再人人喊「減」
陳彥諺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