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部落合作事業產學聯盟紮根原民部落

104/10/07 瀏覽次數 7714
台灣過去40多年來經濟發展突飛猛進,個人所得與產業結構都有大幅度成長,但和主流社會相較,原住民經濟處境卻反而每況愈下,更因經濟發展落後造成部落愈趨空洞化,包括人口空洞化和文化空洞化,進而影響部落文化續存,故而提升部落經濟發展顯然是個刻不容緩的議題。
 
有鑑於此,靜宜大學社會工作與兒童少年福利學系郭俊巖主任所主導的「部落合作事業產學聯盟」於民國103年2月成立,希望能協助原住民部落發展合作社及在地社團以克服產銷困境,並規劃以培力增能方式建構產學聯盟運作平台,提供合作事業產銷技術的輔導及技術轉移服務,讓原住民部落能靠著自己的力量達到自主營運並繁榮部落經濟、維持部落穩定。
 
推動部落合作社體系 協助原民抗貧

郭主任成立部落合作事業產學聯盟的念頭,源於其多年來專研於原住民社會福利及部落產業發展議題,自然而然便將社工及社福領域中的社區營造概念帶入台灣原住民部落輔導中,「尤其過去政府在全台各部落成立了許多社區發展協會,冀以帶動文化、經濟、產業、福利發展,但至今,卻有半數以上的部落社區發展協會已停擺,仍繼續推動著或發展較佳的協會都是因為年輕人願意介入,例如台中和平區大安溪流域只剩達觀社區發展協會持續運作,其他如桃山、雙崎、三叉坑等協會都已停擺。」長久觀察部落發展的郭主任不勝唏噓地說。
 
另一方面,郭主任具有多年研究部落經濟的合作社產銷模式經驗,也是促使他成立聯盟的重要因素。「合作社是經濟弱勢者本著群力合作的組成,是當前許多成熟國家的農業運作方式,如德國、荷蘭都藉此以降低採購成本並集體推銷產品,是一種透過社會企業經營模式的抗貧機制,但在台灣,合作社制度卻正萎縮中。」台灣部落經濟體制內雖設有許多合作社,但由於原住民或因與大盤商有借貸關係,必須將農產品以低於市價供給盤商抵債,僅餘一、兩成的農人可將農產品交付合作社,因此造成合作社經營不彰、發展受限,而原住民經濟也陷入惡性循環、無法脫貧的漩渦。
 
為了協助部落族人脫離困境,郭教授多年來持續深入部落、了解當地需求,「要在部落推動產業發展,需要結合部落合作社、合作農場,或透過在地組織如社區發展協會與在地社團等,整合部落資源及人力,才能順利推展。」他語重心長的說。
 
不光如此,要協助原民部落,並不只是把經費丟給他們即可,而是要透過在地單位才能帶動部落的向心力,「所以,部落合作事業產學聯盟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只是一個陪伴、培力(empowerment)的角色,而不是部落產業真正的主導者。」郭主任說,尤其社區營造重視的是活化「人」、「文」、「地」、「產」「景」,讓部落自主發展,才有就業機會,年輕人也自然會回流,部落才能永續。不過,產業要永續經營卻還得從「生產」、「生活」、「生態」三者均衡考量,雖然發展產業才會有好的生活水準,但若影響到生態環境,充其量也只是殺雞取卵,稱不上是真正的永續經營。
 
協助部落多角化經營 媒合供需兩方

既要協助部落發展,部落合作事業產學聯盟除積極協助部落進行產銷合作,如在去年找上績優製麵廠將部落的次級農產品及過剩農產品如秋葵、四季豆、南瓜、高麗菜及樹豆等,加工製成健康蔬菜麵條外,另為顧及環境永續發展,他們又協助部落拋棄施灑農藥的慣性農法,改以有機無毒栽種。
 
「目前我們已經協助部落研發出秋葵麵、四季豆麵、南瓜麵、高麗菜麵及樹豆麵等,其中尤以樹豆麵最具有部落特色。」郭主任說。樹豆是原民部落特有主食,每年產期大概從12月到隔年3月為一期,其營養成分極高,對以打獵為生的原住民來說是小米之外的另一重要主食,且由於樹豆不需噴灑農藥就可栽種,所以樹豆製成的加工品可稱無毒,是一價值極高的經濟作物。
 
為將樹豆廣泛推廣出去,該聯盟也請靜宜大學食品營養系進行樹豆麵的研發,未來也計畫將樹豆製成可當零嘴的樹豆香(類似爆米香),並且媒合更多廠商將此產品加工製造成更多樣式,藉此讓一般民眾認識原住民的特色蔬食,也能夠消費到有機無毒的產品,避免食安風險。
 
此外,為了增加部落農產品的銷售,郭主任也連結了靜宜大學其他資源積極行銷,「由於社工系會接觸許多養護機構、護理之家、育幼院等,故我們會媒合這些機構採購原住民蔬果,且由於聯盟非常重視蔬菜的無毒標準,因而聯盟還結合部落教會牧師長期陪伴族人種植健康有機及無毒蔬果,所以很受消費者信賴。」他說。
 
目前部落合作事業產學聯盟與台中市原住民有機農業生產合作社、 台中市達觀社區發展協會、SAILITUNG明德合作農場、東埔布農觀光產業文化協會(伯利恆農莊)、南投縣原住民生活美學協會(八度咖啡)、財團法人台灣原住民部落振興文教基金會(綠生農場)、南投縣信義鄉達瑪巒原住民重生協會、南投信義鄉望美社區合作社等單位均有合作,除了協助各種農產品如蔬菜、茶葉、梅精產銷外,也提供業者民宿經營等各種多元化技術的輔導。
 
成立部落有機市集 為原民學生找出路

「將無毒農業搭配民宿經營、自然體驗教育等,都是聯盟協助業者共同腦力激盪而出的點子,甚至我們也提出可協助經營部落廚房,除了提供遊客飲食外,也可承擔部落老人送餐工作,這就是社區總體營造的精神。」郭主任說。
 
社區營造行動除了扮演旅遊、照護功能外,若能再改變族人的種植習慣、經濟觀念那就更理想了,其中,郭主任帶領的部落合作事業產學聯盟最希望能成功扶植部落合作社體系,因若合作社體系穩健發展,就能將部分的產銷營收額度回饋給合作社,以之聘請專業行政人員讓產銷模式更穩定、經濟規模更龐大,還可以將這些收入挹注部落內的兒少、老人福利,像是提供孩子獎學金或課後輔導,並提升老人照護福利,真正照顧到弱勢及貧窮。
 
也因此,部落合作事業產學聯盟已和部落合作社連結,在靜宜大學校內成立「部落有機市集」,販售有機蔬果、部落文創產品等,並召集校內原住民大學生,透過學習社會企業的創新經營模式,推廣部落有機產品,一方面落實「真有機、真健康、真環保」的理念,讓消費者了解有機觀念對於環境的重要性,二方面也讓原住民知識青年藉機學習經營社會企業,「希望能培養出年輕人回鄉發展產業的動機,緩解部落人口空洞化的危機。」郭主任說。
 
人口空洞化已是當前部落最大的致命傷,要振興部落就得讓年輕人回鄉紮根,讓原住民找回對自己族群文化的認同性,而這正是部落合作事業產學聯盟在幫助原住民經濟之外,最深層想達到的終極目標。
 
註:郭俊巖教授研究團隊獲科技部103年度「產學技術聯盟合作計畫」補助(計畫名稱:部落合作事業產學聯盟,執行期間:2014/02/01~2015/01/31)。科技部推動「產學技術聯盟合作計畫」之目的,係為促使大專校院及學術研究機構有效運用研發能量,以其已建立之核心技術與相關之上中下游業界建構技術合作聯盟,以協助產業界提昇競爭能力及產品價值。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