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兒福中心多歡樂 免費的力量

104/09/08 瀏覽次數 1275
台南市兒福中心的一樓遊戲室是免費的,三樓的遊戲室是收費的。每當假日一到,兒福中心一開門,就會看見許多家長帶著小孩子高高興興的來到兒福中心,先佔滿一樓,等到一樓額滿後,熬不過小孩一再要求,就會帶小孩到三樓去付費遊戲。類此,利用大家對於免費東西難以抗拒的心態,兒福中心一到假日總是人滿為患。

很多速食店也是利用這樣的心態,小朋友喜歡到速食店去,多數是因為那邊有免費的遊戲室可以到處跑,加上家長認為在店裡可以一面用餐,一面讓小孩子在遊戲室安全的玩耍,又不會吵到家長,所以也樂於帶小孩到速食店去消費,特別是在假日午後,這樣的情景很常見。

上述兩案例中,不論家長或小孩多數展現出喜歡、高興、支持等心理反應與行為態樣,其實就是先在內心盤算後所呈現出的行為表徵。進一步來說,雖然每個人內心裡的價值觀不一樣,認知結構不一樣,但對於免費的東西所呈現出來的態度幾乎一樣,說明了人類對於趨利的行為幾乎相同。也就是說當消費者決定花錢購買某個東西時,因為害怕損失的心理與希望得到收益的心理,讓他們進行心理會計決策時會以效率或收益作為決策定格的評價標準,並表現在個人的行為上,時而理性、時而非理性,我們或可稱為「有限理性」或「準理性」。

李斯特和沙米克(List & Samek)2015年在《健康經濟期刊》提到營養師利用行為經濟學探索新的方法來改善兒童食品的選擇與消費,文中提到他們田野調查 1500名的兒童,發現以小激勵的方式提高了17%的兒童對健康零食的喜好,並且有75%的兒童繼續用此方式之後,會與習慣形成模型相一致。行為經濟學是在實徵上,主要探究人類判斷與決策行為的一種科學,是在經濟分析中強調心理學的基礎,改進古典經濟學中以人類是理性自利的假說,而以準理性的假說作為論證基礎。行為經濟學早期在20世紀初由費雪、帕累托等經濟學家在他們的論文中所提經濟決策的感覺和思考後,經西蒙的有限理性,至近期卡尼曼違反期望效用等,最近的行為經濟學在學術上則是圍繞著分配正義、損失規避、經濟行為的分析等課題,實務上則多用於行銷學、顧客關係管理等實務應用。(本文由科技部補助「學習在雲端―揭開科學與科技的神秘面紗」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盧妍竹
審校:張惠博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