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CSI效應
102/09/02
瀏覽次數
11473
王道還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15年前,在美國紐約州,一位叫做布朗(Roy Brown)的仁兄,有酗酒習慣,又有前科,被控殺害一名社工人員。謀殺手段非常慘忍,包括用刀刺、用手打、用嘴咬,最後還用手臂鎖人喉嚨。法院審判後,布朗罪名確立,入獄服刑。
可是,判他有罪的物證只有一個:死者身上的牙印。檢察官請了一位牙醫當專家證人,那位牙醫在法庭上說,死者身上的牙印與被告布朗的牙齒吻合(match)。
布朗坐了15年牢之後,在今年的自由日(1月23日)無罪開釋。因為當年在屍體牙印處採集到的唾液,仍然檢驗得出咬人者的DNA。而DNA檢驗結果,證明牙印不是布朗留下的。既然牙印是當初定罪的唯一物證,布朗當然必須開釋,因為檢察官除了牙印之外,毫無證據。
這個例子提醒我們,目前牙印鑑識的精確程度仍然很低。1999年有份研究報告就指出:牙印分析的錯誤率高達63%。換言之,鑑識結果差不多有2∕3不可信。
可是辯護律師、陪審團與一般人一樣,缺乏這種專業知識,而流行的電視影集〈CSI〉又大力宣傳鑑識科學的神奇技術與儀器,因此大家對牙印分析都很信任,只要有專家敢講,他們通常不會懷疑。
牙印分析的最大困難就是涉及的變數很多,與指紋、DNA完全不同。首先,每一個人的上下顎,即使成年後仍然會因為許多因素而變化,例如老化使上下顎擴張,牙齒位置因而變動。齲齒、牙齒受傷也會影響牙印。還有,皮膚不是死的東西,皮膚有彈性,身體各部位的皮膚,會因身體、四肢的姿勢、位置而鬆緊、移位。此外,人被咬的時候會有反應。這些變數都會影響同一個人留下的齒痕。
因此,牙印充其量可用來排除某個人涉案的可能,而不能指證世上只有某個人能造成受害者身上的齒痕。即使是專家,都會因為主觀因素而誤判。1995年,鑑識齒學家就已經建議,分析牙印的報告不可使用「match」(吻合)這個英文字。總之,牙印(齒痕)不可當做指認犯罪人的積極證據,只能當做消極證據,用來排除某人犯罪。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07年3月,411期,82 ~ 85頁
犯罪(19)
鑑識(7)
齒痕(2)
科發月刊(5210)
推薦文章
113/10/30
給你耐操又勇健的稻米!看科學家如何幫助水稻對抗生存逆境
郭羽漫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8/30
鋰電池回收商機大,臺灣做好準備了嗎?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8/30
固體再生燃料SRF,處理垃圾和減碳真能一舉兩得?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6/28
做 3D 晶片就像蓋摩天大樓?如何在有限空間內讓 AI 晶片更強大?——專訪陽明交通大學光電工程系劉柏村教授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