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樹木是一門學問:樹藝學與都市林業

106/01/05 瀏覽次數 6344

都市林功能多元,但必須提供充足的生長空間並定期檢查。都市林功能多元,但必須提供充足的生長空間並定期檢查。
 
什麼是樹藝學

大家熟知農藝、園藝,卻對「樹藝(英文:Arboriculture)」所知不多。樹藝學是針對多年生木本植物進行栽培、養護與健康管理的科學及實務。樹藝科學研究木本植物的生長,以及其對養護作業與生育環境的反應。樹藝實務應用栽培技術進行選種、育苗、栽植、施肥、病蟲害控制、修剪、整形、移樹、風險管理以及技術訓練。

樹藝學聚焦於公園、庭園、都市綠地及街道等樹木的養護管理,確保樹木景觀和生活環境的舒適,與森林學聚焦於整體森林生態系的保育、經營與永續利用顯然有別。

樹藝學的國際發展

國際樹藝學協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Arboriculture, ISA)創立於1924年,致力於樹木養護與研究,經由研究、技術發展及教育,增進樹藝學的專業技術,並促使全球注意到樹木的重要與效益。台灣由都市林健康美化協會代表,於2014年成為ISA準會員組織。

樹藝師認證制度是1991年ISA為了提升樹藝產業的知識水準、形塑專業形象及提供在職進修管道而建立的。自1992年開始實施考試制度後,目前全球已有超過3萬位樹藝師通過認證,台灣獲證者有97人。樹藝師執業的範圍涵蓋所有與樹木種植、養護、安全、風險評估、移除、執法等相關的事務。

日本於1991年首創樹木醫的考訓與發證,其認定制度要求應考人必須具備樹木保護、樹勢回復、樹木醫療等實務經驗7年以上。透過這一制度認定的日本樹木醫約2,650名,其中台籍2名。

都市內也有林業嗎

都市林業或都市森林學的概念,最早由人稱都市林業鼻祖的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卓根森(Erik Jorgenson)教授於1965年提出。他認為,都市林業並非僅指對都市樹木的管理,而是管理所有受都市居民影響、利用的林木,不僅包括行政上劃分為都市範圍的地區,也涵蓋了都市居民維生所需的水域和提供遊憩的郊區森林。實務上,把都市林的範圍定位為都市計畫區內的市郊森林、市區公園、綠地、行道樹,在都市範圍內與市民生活有關的所有樹木及相關植物的所在地,都是都市林的範圍。

森林、公園和都會區裡的樹木具備多重效益,但如果樹木枝幹斷落或整棵樹倒下,會對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威脅。因此,樹木健康管理已經跨越林業經營,包含了都市林的各種木本植物,樹木健康管理更是都市林業的重要研究領域。

都市林是都市生態系的重要組成分子,可視為都市的綠色基礎設施。規劃都市林時,若能優先考量樹木生長的環境需求,可大幅提升都市林品質與生態功能,並降低灰色基礎設施如道路、橋梁、停車場等的維護成本。都市林能否成為都市的綠色基盤,發揮生態服務功能,樹木健康管理是成敗的關鍵。

樹藝學的應用

樹木是地球上最長壽的生物之一,在其悠久的生長期間,若人們輕忽或管理不善,很容易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樹木一旦死亡、腐朽分解,碳吸存及碳保育能力立即消失。欲避免這種損失,樹藝學中樹木的選種、栽植、移植、養護、定期檢查、風險評估、危樹移除、工地樹木保育等是正確作業的基石。
 
樹種選擇的基本原則是「適地適種」。都市環境與自然森林環境大不相同,因此選擇樹種時必須優先考慮影響樹木存活的條件,包括水分需求、土壤條件、溫度適應性、生育地空間、光度需求量等。其次才考量植樹的功能性目標,如提供遮蔽及綠蔭、水土保持、視野調整、觀賞花葉、防風等。此外,須考量都市的特殊環境,如有令居民嫌惡特性的樹種應該避免,例如大量落花、落果易危害車輛或行人,或開花發出惡臭、根系強勢亂竄者,如木棉、麵包樹、第倫桃、菩提樹、黑板樹、榕樹等。

都市林常用的栽植苗木包括裸根苗、土球包裹苗、容器苗等,各有其優劣勢。選用符合生育地要求的苗木,是確保樹木存活率與長期表現的重要因素。選擇樹苗時應注意地下部的土球完整、根系的數量與活力、無盤根,以及地上部的樹幹或樹枝是否有傷口、病蟲害、不良枝條等。

樹木栽植及移植時不可植入太深,根部需要氧氣才能存活。挖掘植穴時需挖出比根球體積大2~3倍的空間,植穴深度不可超過根領位置,根球應高於土表5~8公分以利排水。移植大樹則在懸吊沉重樹木時絕不可由樹幹吊起樹木,必須事先給予根球施力點。其次,固定樹幹確保穩定,把重心置於根球的部分。若需斷根,選擇適期應著眼在根系的再生(養根),而非失水的顧慮。大多數樹種適合根系再生的溫度是攝氏25~30度,因此應於春季及秋季進行,且通常需要一個生長季以完成斷根與養根程序。
 
都市行道樹最常見的浮根問題導因於植穴土壤不良。都市行道樹最常見的浮根問題導因於植穴土壤不良。
都市內每一棵樹都必須善加養護,這是都市林管理與森林生態系經營最大的不同。ISA很重要的一句口號就是「每次只專注一棵樹」,如此才能把樹木養護做好。

養護重點包括地上部的修枝、整形,以及生育地的水分管理、土壤管理、根系保護等,病蟲害防治則視需要進行。養護時必須考量的因素,如吸收根大多分布在地表層30公分以內、根系生長很少超過1公尺深但可以伸長至樹冠2~3倍遠、根要吸水也要呼吸、不當修剪枝葉會導致樹木營養不良、過密的枝葉會增加樹木風倒風險、長期為樹木架設支撐會導致根系發育弱化等。

樹木雖然是長壽物種,但仍然受到生育地環境的影響與限制,尤其在都市區域人車交通頻繁的環境內。因此,定期檢查樹木結構的健康,是管理都市林的重要工作。

一棵綠意盎然、樹冠完整且外觀健康的樹木,仍然可能因為結構性缺陷而斷落或傾倒。執行樹木檢查時,必須堅持系統性和一致性的程序,以確實了解整棵樹木的生長史與生育地的狀況。標準作業的第一步是整體評估樹木,通常採目視樹木評估法,包括找出樹冠頂枯、空隙或變色部位,注意樹木的傾斜狀況,觀察凸出樹冠外圍的枝條,檢查樹幹尖削度,檢測樹幹、根領及樹根區域。若外觀檢查認為樹幹內部有缺陷時,則可進行精密儀器檢查。惟樹木有傾倒斷落可能,並不代表樹木有風險。
 
應用精密儀器檢查樹幹內部腐朽情況。應用精密儀器檢查樹幹內部腐朽情況。
樹木風險評估要考慮樹木本身發生破壞傾倒的潛勢、環境因素,以及會造成損害或受傷的標的物等3個因素。如果一棵樹木雖有倒伏的可能,但位於遠離人車活動的植物園偏僻角落,則其風險度就很低。

樹木是可再生資源之一,意味著樹木有其生老病死的循環。樹木老化、樹勢衰退是引起病蟲入侵的重要因素。都市裡,樹木由於土壤環境、生育空間、空氣與水汙染、硬體建設衝突等因素,健康情形通常不如山野間的樹木。
 
老化的樹木自體恢復困難,成為都市內的風險因子。老化的樹木自體恢復困難,成為都市內的風險因子。
一旦樹木斷落傾倒的潛勢會造成生命財產的損害風險,而各種搶救努力也告無效時,移除就成為必要手段。這時,施工規劃以及因應市民情感與文化傳承的繼代樹木育成,都需在危木移除前完成,以期共同記憶的歷史樹木得以代代相傳。

此外,建設工程進行時,位於開發基地及建設動線上的樹木,應由樹藝師參與評估並擬定保育計畫,列為工地管理與環境監測的重要項目,定期檢查並進行必要的養護,以避免折損樹木。

我國的樹藝產業

2015年,蘇迪勒颱風侵襲台灣,高雄市有20,165株行道樹及公園樹木傾倒,台北市也有一萬六千餘株樹木斷裂或傾倒,可明顯看出兩個大城市的都市林何等脆弱,也暴露出我國對樹木健康管理的不足與技術落後。

無論城鄉,樹木配植是景觀規劃及綠美化的重要元素。然而,任何樹木在巨大化、老化後,都可能有潛在危險。當前各級政府在城鄉樹木管理上明顯力有未逮,癥結在法制、技術、專業人力等不夠完善。所幸2015年立法院通過森林法修正案,增列樹木保護專章,強化非森林區域內樹木的全面保護。

傳統上談論樹木保護時,常把對象局限在老樹,但森林法已把受保護樹木的範圍擴大,凡具有生態、生物、地理、景觀、文化、歷史、教育、研究、社區及其他重要意義的群生竹木、行道樹或單株樹木都屬之,且要求各地方政府應定期普查轄區樹木並指定受保護樹木。受保護樹木經指定後,主管機關應維持樹冠的自然生長及樹木品質,定期健檢養護並保護樹木生長環境。

遇有土地開發計畫仍應以原地保留受保護樹木為原則,如需移植必須擬定計畫經核准後始得為之。許可移植後,地方主管機關應命開發利用者提供土地或資金供主管機關補植,以為生態環境的補償。

另外,有關樹冠面積的計算方式、樹木修剪與移植、移植樹穴、病蟲害防治用藥、健檢養護或其他生長環境管理等施工規則,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如此,法制面、技術面都已明確規定,各樹木管理機關可依法編列預算執行樹木管理。至於專業人力的養成,森林法也規定,中央主管機關應建立樹木保護專業人員的培訓、考選及各級認證制度。

在人類的生活空間中,樹木隨著歲月成長茁壯,見證歷史洪流、世代變遷,是文化城市中不可或缺的史蹟與共同記憶。大樹歷經數十載風霜才能長成,但因樹木具備自我療傷能力,內部傷口經多年向外生長後,很難由樹皮透視內部的腐朽,一旦老化出現病徵,通常已經到了難以救治的階段,這也正是樹木健康管理逐漸被世人重視的原因。

國內外都有良好的樹木健康管理研究基礎,因此應強化國際交流。國際樹藝師及日本樹木醫制度,都能針對行道樹與受保護樹木進行系統化的健康檢查、修剪養護、生物與非生物為害防治、生育地改善等,值得台灣參考採行。

林業試驗所已整合相關學門的專業能力,於2012年12月成立國內第一個官方的「樹木醫學中心」,將建立專業的樹木栽植、養護、修剪、移植,以及樹木健康診斷與健康風險評估技術規範。關於城鄉樹木保護及健康管理,在森林法增訂樹木保護專章,以及引進國際樹藝師制度後,已奠定發展的基礎。藉由樹木醫學中心的協調整合,本土化的管理制度建立指日可待。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