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腦子 vs. 肌肉

103/07/07 瀏覽次數 7040
學者對人類與其他3個物種的5種組織,測量了10,000種代謝產物的濃度。代謝產物的濃度反映的是組織與細胞的生理狀態。那3個物種是黑猩猩、獼猴和小鼠,牠們的始祖分別出現在600萬年前、4,500萬年前和1億3,000萬年前。標本採自前額葉皮質、視覺皮質、小腦、腎臟、肌肉等。

結果,黑猩猩、獼猴、小鼠之間的差異,與彼此的遺傳距離成正比。人與牠們的差異,主要表現在前額葉皮質與肌肉。人的腦子在過去250萬年增加了3倍以上,其中以前額葉增長的幅度最大,因此人與黑猩猩的前額葉代謝產物有巨大差異,我們並不會太驚訝。

但是人與黑猩猩的肌肉代謝物差異更大,就出乎意料了:人的肌肉的變化,超過黑猩猩的8倍。而且這一差異似乎有不可忽視的後果:人的肌肉力量不及黑猩猩、獼猴的一半。在人工環境中養大的黑猩猩、獼猴,不需要訓練就可以擊敗人類的運動菁英(籃球與登山好手)。

為了排除生活習慣的影響,研究人員強迫獼猴過人類的日子:整天運動量很少,吃垃圾食物。兩個月後再測量獼猴肌肉的代謝物變化,結果變化非常小,只能解釋獼猴與人的差異的3 %。研究人員的推測是:腦子是非常耗能的器官,人演化出巨大的腦子,被迫改變肌肉生理模式做為補償。

參考資料
  1. Roberts, R.G. (2014) Jocks versus Geeks – the Downside of Genius? PLoS Biol., 12 (5), e1001872. doi :10.1371 / journal.pbio.1001872.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