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行晶片製造場域正著手執行碳捕捉技術。圖片來源:IM imagery/shutterstcok.com
有鑒於氣候變遷為環境、生存與國家安全帶來的威脅日益漸增,全球已有超過 130 個國家提出「2050 淨零排放」的宣示與行動。而臺灣以「矽島」之名立足全球,更仰賴堅強半導體科技實力,成為全球產業發展背後重要的供應鏈一環,面對永續發展議題更是責無旁貸。對此,我國不只公布了「臺灣 2050 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及「12 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更核定「淨零排放路徑 112 – 115 年綱要計畫」,針對淨零碳排目標進行各面向的減緩與調適,以期能提升臺灣在綠色產業的競爭力。
特別是無所不在的「晶片」已滲透到各行各業,使得半導體產業上下游更需群策群力,加速規劃淨零碳排的策略與解決之道。根據環境部提供的 2023 年數據,全臺半導體製造業共有 132 間廠房,數量之多為各產業之最,而碳排放量則為 2131.3 萬噸,佔整體(2.14 億噸)的 10%。「因此我們必須嘗試從範疇一的環節中著手找出解決方法,」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科技系陳奕宏教授點出關鍵。不過,究竟什麼是「範疇一」?
從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the greenhouse gas protocal, GHG Protocol)定義來看,溫室氣體排放可以分為三個範疇分類。範疇一是指「企業擁有或控制的直接排放」,如製程中使用全球暖化潛勢(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GWP)高之工業氣體等;範疇二則是指「使用電力所產生的間接排放」,類似蝕刻機等製程機台設備,以及控制溫度、濕度、廢氣的無塵室設備的用電等;至於範疇三,則是「使用供應鏈管道的其他間接排放」,包括員工通勤或商務差旅、原物料採購等產品生命周期中所產生的排放等行為。而麥肯錫(Mckinsey)的報告指出,半導體產業中的碳排放有高達 8 成來自範疇一與範疇二,因此從此方面著手將有助於加速淨零碳排的目標。
溫室氣體盤查涵蓋範疇圖。圖片來源:行政院環境部氣候變遷署《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作業指引》
半導體常見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成為污染源
陳奕宏教授表示,以晶圓代工的流程來拆解,在晶片製造過程中,異丙醇(IPA)作為清潔洗劑被廣泛使用於刷洗、冷洗或蒸洗等用途,主要因其具備優異的去油污效果。近年來,隨著 IPA 循環經濟技術的成熟(如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的 IPA 回收示範場),IPA 的處理逐漸向資源化和減碳方向發展,而其他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如丙酮(Acetone)、甲苯(Toluene)、乙酸乙酯(Ethyl acetate)、正己烷(n-Hexane)等,在製程中所產生出的VOCs廢氣也是影響空氣污染指數的元兇。目前除了 IPA 的循環再利用外,其餘 VOCs 主要還是以蓄熱式焚化爐(regenerative thermal oxidizer, RTO)燃燒去化,然而,陳奕宏教授認為燃燒方式只是將淨零碳排的目標做了一半,如果能夠將二氧化碳捕捉後再進行利用,使其能在環境中持續循環不進入到大氣中,對節能減碳將有長足進步。
其實,現行場域裡面也正著手執行碳捕捉技術。陳奕宏教授表示,目前市場上主要採用化學吸收法,通常使用鹼性或碳酸鹽吸收劑與二氧化碳發生化學反應,形成穩固化學鍵以實現高碳捕捉效率,之後通常透過高溫加熱的逆反應方式對吸收劑進行再生。但考量到碳捕捉效率、降低能耗表現、減少吸收劑耗損以及生產高值化產物等目標綜合評估,碳捕捉再利用的技術應有進步的空間,因此陳奕宏教授提出以「超重力反應器」作為解決方案。
品嚐過拿鐵的人應該都知曉,一杯能印象深刻的拿鐵,「奶泡」是不可忽略的存在,當我們使用蒸氣機製作奶泡時,牛奶透過短時間、大面積的與空氣接觸產生細膩的泡沫,不僅能夠使牛奶口感更加綿密,還能夠封存住咖啡的濃郁香氣,而以超重力反應器實現碳捕捉再利用的過程,正是有點類似製作奶泡的概念。
重力加速度,以廢水捕捉廢氣中的二氧化碳,實現碳捕捉再利用
陳奕宏教授解釋道,超重力反應器是將具有填充物之填充床高速旋轉,藉以提升氣體與液體融合的效率,因此又名超重力旋轉填充床(rotating packed bed, RPB)。「由於氣體在正常情況下不易溶於液體中,因此需透過高速運轉達成此一目的,」陳奕宏教授說,這套反應設備能安裝在半導體現有的廠房內,其體積是過去傳統反應器的 1/20 左右,可以不用大興土木影響半導體產業的稼動率,對於日漸精簡的工廠配置來說,是極有成本競爭力與效益的解決方案。
陳奕宏教授說,這套以超重力反應器所設計的碳捕捉再利用的作法,關鍵操作參數包括壓降、氣體流量、轉速、液體滯留量與液體滯留時間等。首先將經過燃燒後的異丙醇導入至裝置內部,另一方面,半導體製程中也大量使用水資源的環節,形成的廢水正好能作為超重力反應器液體的選擇,如此一來不僅能利用重力加速度將二氧化碳溶至廢水液體中,亦可以讓生產過程的廢水被二次利用。陳奕宏教授也補充說道,溶入了二氧化碳的廢水可以依照後續場域的需求,分成工業級、電子級等差異,並透過提純方法將其化身為可再被利用的化學品,持續在半導體製造過程中循環、避免造成污染。
不過,目前這套解決方案距離落地到實際場域仍有一段距離。陳奕宏教授表示,即便現階段的碳捕捉成效可達八成左右,要如何讓解決方案的反應數量放大,考驗著相關設備的投入與建置;此外,如何替捕捉到二氧化碳的廢水找到可以再利用的場域、同時整合上下游產業鏈的技術,也成了後續的挑戰。但陳奕宏教授堅信,這套以超重力反應器所設計的碳捕捉再利用方法,不僅能滿足半導體產業淨零碳排的需求,對於擁有因燃燒而排放廢氣的其他重工業來說,都是可以發揮其強項的領域,也能加速臺灣產業迎向更永續的未來。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 授權.
本授權條款允許使用者重製、散布、傳輸著作,但不得為商業目的之使用,亦不得修改該著作。 使用時必須按照著作人指定的方式表彰其姓名。
閱讀授權標章或
授權條款法律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