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勝過獨自擁有的快樂–社群網站分享行為

103/07/14 瀏覽次數 5455
畢業季節到來,社群網站成了轉載名人到知名大學演講勉勵畢業生的重要管道,例如,在2011年iPhone創辦人賈伯斯到史丹佛大學演講後,影片廣為流傳於社群網站;2014年6月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與他妻子梅琳達受邀到史丹佛大學演講,許多學生利用手機拍照下來,分享至社群網站。網路社群讓大家在短時間內了解國際發生的任何事,如2013年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現場人士紛紛利用手機將現場資訊傳至社群,可以見得社群分享的便利讓全球連結在一起。

紐約時報消費者觀察組進行一項2500位受測者研究,發現分享資訊行為大致可歸類為幾項原因,包含(1)增加親友情感:為了維持社群朋友的關係,保持訊息交換熱絡以維持關注;(2)塑造自我的形象:分享特定資訊以塑造網路上的形象,像是分享好看照片以突顯自我的攝影技巧或是美學的品味;(3)利益他人:我們認為朋友會想知道特定主題的事務,例如在社群上分享折扣優惠資訊;(4)吸引他人注目:為了得到他人的意見回饋或是關注,像是分享新手機的開箱文,可獲得別人羨慕誇讚或對這支手機的評價;(5)發表個人看法:陳述個人對新聞事件的看法,或是生活點滴的感想。

在網路上分享資訊,可讓人感受到人際關係的連結,但是也要注意是否侵犯到他人的智慧財產權或著作權,也要避免人身攻擊或偏激的言論以免造成法律糾紛,或引起社群負面的謾罵攻擊。此外,瞭解所要參與的社群平台提供的設定功能,預先能自我保護,以免自己隱私在不知不覺中攤開在網路上。社群網站的傳遞速度與擴散能力強大,善用分享功能可讓整個社群受惠;我們每天到社群網站報到時,已經不只是觀看朋友的動態,我們也同時觀看朋友分享的新聞、知識和許多嗜好興趣的相關資訊呢!(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網路科技、電子商務與創業,以及虛擬社群和社交網路」執行團隊撰稿/2014年5月)

責任編輯:林芬慧|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系網路行銷研究團隊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