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奇怪,颱風哪裡去了?

103/10/13 瀏覽次數 11001
旗津海面上風平浪靜(圖/何彥廷攝)旗津海面上風平浪靜(圖/何彥廷攝)
 
提起台灣的夏天,民眾記憶除了炎熱外,就是颱風,一接近夏天,各種防颱宣導更是紛紛出爐。但今(2014)年8月,居然沒有半個颱風來到台灣,這種奇特的現象,不僅是64年來首見,更使得台北平均氣溫飆高到30.19℃,創下117年來8月台北平均氣溫新高紀錄,這也讓台灣民眾心中產生一個疑惑:「奇怪,颱風哪裡去了?」

台灣為一海島,自然水源多來自降雨,全年主要雨季有三:2~4月為春雨季,5~6月為梅雨季,7~9月為颱風季。颱風又稱熱帶氣旋,為形成於熱帶海洋之低氣壓系統,形成主要原因為盛夏時期,高溫促使大量熱帶海水受熱蒸發向上,上升氣流形成逆時針方向旋轉之氣旋。全球熱帶氣旋生成最多之處為西北太平洋,源於此區海水溫度為全球最高之處,大氣因高溫亦為最不穩定,大量水氣蒸發所造成之上升熱空氣,便易快速發展形成低氣壓系統,在高溫海洋環境培育之下,後續再強化成為颱風。

颱風於菲律賓東側的西太平洋生成後之主要路徑有二:一為向西北直行朝向台灣、南海而來,另一為向北迴轉,經由台灣與其東方鄰近海面朝向日本、韓國而去。颱風所到之處多帶來大量降雨,經由降雨過程將來自熱帶地區的熱量,散發到副熱帶與溫帶地區之大氣中,藉此完成熱量遞移,驅動全球能量趨向平衡,因此颱風也是一個熱量傳遞之使者,有助全球溫度之均衡。

每年約有3~4個颱風侵台,以8月最多,7月、9月其次,6月與10月再次之。2014年8月竟無侵台颱風,實屬特殊現象,其主要原因是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增強。

台灣地區夏季降雨主要來自二個機制:颱風雨與西南季風降雨。過去研究指出,二者降雨呈現相反變化趨勢,亦即颱風雨變多,西南季風雨就變少;颱風雨減少,西南季風雨就增多。台灣南部於2014年8月7日~13日,以西南氣流增強方式連續降下大雨,造成部分水患災情,反應西南季風降雨型態偏多,其對應則應是颱風降雨偏少,結果是8月全無颱風雨。所對應之大尺度環流特徵為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增強與西伸,橫跨台灣鄰近區域,阻擋颱風往台灣地區轉動,造成颱風雨消失。
 
颱風一直沒來,令人感到憂心(圖/盧昱瑞攝)颱風一直沒來,令人感到憂心(圖/盧昱瑞攝)
 
 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之增強應與本年聖嬰現象有部分關連,聖嬰現象對應熱帶東太平洋海水增暖,搭配熱帶西太平洋海水偏冷,偏冷海水有利於其西北側高壓增強,持續進行之聖嬰現象有助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增強西伸,籠罩台灣地區,即使颱風生成之後,亦降低朝向台灣移動與侵台機會,形成8月無侵台颱風之特殊現象。
 
責任編輯:蔣忠益
審校:柯亙重

資料來源
  • 科技部補助「海洋與環境變遷」執行團隊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