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臨危不亂–災難來臨時如何有效統御指揮?
103/05/12
瀏覽次數
8778
李柏昱
|
國立臺灣大學 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2014年南韓歲月號沉沒意外,南韓政府搜救過程的混亂,讓南韓國務總理因而下台。重大災害發生時,往往是救災指揮體系的嚴酷考驗,有限的救難資源面對災難的瞬息萬變與爆炸性的災情回報,該如何運用一套簡潔的分工架構迎戰災難呢?
在美國,事件應變及指揮系統(Incident Command System, ICS)於911事件後已成為法定的救災指揮體系。ICS是美國在1970年代,從南加州一場場森林大火的慘痛教訓中痛定思痛後發展而成,主要想改善救難過程通訊與管理方式的缺陷。
因此,ICS建立一套簡潔的基本架構,由七個角色或部門各司其職,包含「大腦」的資訊官(Information officer)、安全官(Safety officer)、聯絡官(Liaison officer),以及「四肢」:執行(Operation)、後勤(Logistics)、計畫(Planning)與財務行政(Finance and Administration)。
ICS的「大腦」:資訊官、安全官、聯絡官
ICS的「大腦」,負責單位對外的聯繫與對內的溝通,以及確保單位的安全。資訊官的主要工作是協助將災難資訊傳給適合的機構或人,例如媒體、行政主管機關等,可說是整套體系的發言人。
安全官則是在分析現場相關安全資訊後,提供判斷給指揮官做參考。目的在於確保所有人員的健康安全,避免危險情況發生。聯絡官可視為單位的一個聯絡點,當其他組織需要和這個單位聯絡,可透過與聯絡官聯繫後,再視提出的要求找出適合的人員繼續對話。
ICS的「四肢」:執行、後勤、計畫、財務行政
缺少「四肢」,救難指揮體系亦無法發揮作用!接下來就來認識ICS的4大分工如何協調運作。
執行組的職責在於執行各種救災行動與反應,例如醫療、救護、滅火、疏散等等。計畫組則像是單位的「智囊團」,需要蒐集各種現場資訊制定救災計畫再往上呈報供揮官參考是否執行。
後勤組便是需要確保救災單位的補給品不虞匱乏,包含各種所需器材設備、服務等等。財務行政組則處理單位中所有的財物、行政與成本分析等等事項。
在ICS架構內,對內通訊有明確指定的組長作為各組溝通的聯絡人員,以確保訊息的有效傳遞。同時因為美國各單位皆已採取ICS架構,不同政府機關間需要橫向聯繫時亦能快速藉由聯絡官傳遞。
台灣救災體系與ICS架構的差異
面對大規模災難時,ICS體系往往更能顯示其優點,目前世界上先進國家的災難指揮體系與架構都漸漸採取與ICS相同或相似的精神,然而,台灣深受其影響的日本卻是個例外。
目前日本與台灣的災難應變指揮架構,並沒有採用ICS的精神,日本仰賴民族性格上的優點維持災難發生時的救災效率。台灣的救災體系許多地方承襲自日本,但這套模式在台灣是否還行得通?
台灣常見的指揮架構,幾乎只強調執行功能,缺乏後勤、計畫、財務行政。這些工作都落到指揮官身上,一旦發生大型災難,指揮官往往分身乏術,被這些工作拖累而無法有效運作。
此外,台灣的體系有太多單位或人員平行於指揮官之下,導致指揮官需要不斷「下令」,所有人浪費太多時間在等命令下達,減低整體架構的效能。
當我們看見南韓歲月號的悲劇與心碎的畫面時,台灣應該從中借鏡,思考如何讓救災體系更有效率的管理與運作,避免類似悲劇在台灣上演。(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重大天然災害之防救災科普知識教育推廣」執行團隊撰稿/2014年/4月)
責任編輯:
鄭國威│元智大學資訊社會研究所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4/01/30
智慧能源管理如何推動企業實現淨零排放
丁顥
|
國立成功大學製造資訊與系統研究所
儲存書籤
113/11/29
臺灣公民科學-用資料改變未來的力量
艾登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24
透過臺德氫能合作 推動綠氫技術與永續未來——專訪蕭述三校長
李依庭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03
身體、心理還是基因?科學與同性戀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