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乘浪者–收集海洋資訊的機器人

103/09/15 瀏覽次數 7089
2014年7月,正當美國加州加強防範強颱「威馬遜」來襲時,「乘浪者(Wave Glider)」海洋機器人卻被Liquid Robotics公司特意部署在颱風行進路徑上,並以迎戰姿態成功地在颱風眼中收集各種氣象資料,這是人類在過去難以達成的目標。

「乘浪者」是Liquid Robotics公司所開發的海洋機器人,配有各種感測、通訊與導航設備,它可利用衛星通訊的方式,傳回各種與海洋相關的資訊,或接收遙控指令以改變尾翼方向來維持預先規劃的路徑。值得一提的是,它所需要的能源除了太陽能外,還取之於波浪,只要乘著波浪「滑翔」,能源便滔滔不絕。

Liquid Robotics公司創辦人海恩,在2005年聽說其父親的1名友人正在苦思追蹤座頭鯨的方法,並曾質疑為何無人建構此機器人,因此他開始規劃研發「乘浪者」海洋機器人,並於2007年成立公司正式營運,大多供石油探勘及科學研究使用,並用以收集海洋中的各類資訊。

「乘浪者」包括兩個部分:在海面上是1塊與衝浪板大小相當的浮板,在海面6.7公尺下則以皮帶連結6片滑翼及1片尾翼。「乘浪者」裝載有電腦、通訊導航、太陽能,尾翼驅動等設備,在海面上以1.5節,約每小時2.8公里的航速緩慢行進,沿途不斷蒐集各種資訊。「乘浪者」在海面下的滑翼會配合著波浪律動起落,將浮板往前推進,並驅動尾翼來改變方向。

目前全球海洋中已有超過70部以上的「乘浪者」在執行任務,而且數目還在不斷成長中,這些「乘浪者」都是以單機作業的方式,分散在各處孤獨地運作。電腦語言「爪哇」的創造者葛斯林,目前也是Liquid Robotics公司的首席軟體設計師,他立志要將全球各大海洋連線,正在嘗試改造一批新的「乘浪者」,欲賦予其連線功能,使它們在長期航行任務中,能夠達到互通訊息及自主管理的要求,如此一來將可大幅降低成本。

「乘浪者」確實是一項傲人的發明,從來沒有人想過,只是把一部電腦送進大海就能帶來這麼大的效益,當然,實現這個構想是非常艱鉅且迷人的挑戰。

2014年7月下旬強颱「威馬遜」侵襲美國加州,正當人們忙於防災工作的同時,Liquid Robotics公司卻將「乘浪者」特意部署在颱風的行進路徑上,以迎戰姿態成功地在颱風眼中收集各種珍貴的海洋及氣象資料,讓科學家們得以了解颱風經過時海面上的各種真相,這些真相在「乘浪者」未問世前是不可能取得的,因為沒有任何船隻能夠在不危及船員生命安全狀況下,去收集颱風中的海面資料。

目前「乘浪者」已擁有無人機在海面航行17,000公里的世界紀錄,可以預見的未來,「乘浪者」將以更自主性的方式在各大洋中行進,為海洋研究開闢出一片全新的疆土。(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電機科技新知與社會風險之溝通」執行團隊撰稿/103年/07月)

責任編輯:黃承揚|英商牛津儀器海外行銷有限公司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