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學習感恩 不要感嘆–潘敏雄教授

102/08/01 瀏覽次數 9774
在一個晴朗的午後,南臺灣湛藍的天空裏襯托著柔柔的浮雲,橙紅色的木棉花、綠色的大草坪讓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洋溢幾許詩意,走進其間,周圍的喧鬧似乎一下子全都消失了,高聳典雅、古意盎然的紅磚建築不僅妝點著擺滿儀器與試劑的實驗室,更給予潘敏雄教授在研究教學上一個溫馨的揮灑空間,讓他能開發眾多天然物的保健功效,更成為國內第1位發現文蛤具有保肝成分的科學家。他將醫藥保健的觀念與水產品結合,為水產食品科學開闢了新的研究方向,進而獲得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吳大猷科學獎及十大傑出青年等多項殊榮。

生命目標的追尋

與食品生物科技結緣並享受研究過程所帶來的樂趣,潘教授說主要源自於就讀五專時期對人生方向的探索,及多位師長在研究主題上的啟蒙與引導。國中畢業時參加了高中與五年制專科學校的聯考,在面臨選填志願的抉擇時,除一方面對學術之路還未培養出興趣外,另一方面也為因應當時家裡的經濟情況,因而進入高雄海專航海科就讀,希冀學得一技之長後可馬上就業,好為家裡盡一份心力。

但念了一學期後慢慢發覺,跑船縱然能飽覽各國壯麗的港口,但必須待在海上數月或數年的工作形態,與他所追求的生活確定感有著相當大的落差。此外,相關的港口拖船作業、海巡巡護船及各燈塔守護員等職業也非心目中理想的選擇。思考了一陣子之後,他決定依照興趣轉入水產製造科,並在三年級時憑著優異的化學成績進入食品化學實驗室,從此就愛上動手作實驗及發現問題的樂趣,人生的規劃從此有了美麗的雛型。

同時,為了拓展生活圈,潘教授也擔任水產製造科會長,藉由參與承辦大型活動及學校事務的機會,學習溝通協調及領導統籌能力,除了與學弟妹建立了融洽的情誼,也與老師們有了良好的互動,這更讓他平凡的研究生活點綴著無數的溫暖與關懷。

基於這樣的機緣,五專畢業及服完兵役後,潘教授毫不猶豫再次回到熟悉的母校擔任研究助理。1年的工作經驗加上優異成績,讓他成功插班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三年級。一入學後便進入龔瑞林教授實驗室學習細胞生理及培養技術,期間潘教授培養了鰻魚的肝臟細胞,並獲得日本的認證可作為研究用途的理想細胞株。

此小小的成果讓他在學術路途上建立了信心,進而直升碩士班,並在原實驗室以細胞學平台,搭配專一性單株抗體篩選及蛋白質純化技術,探討水產貝類等機能性食品在體內如何進行生理調節作用,以回復人體原有的自然平衡狀態,達成提升健康的正面效益。

經過一番辛勤的耕耘,很幸運地發現了文蛤的熱水萃取物成分含有抑制人類肝癌細胞生長的因子。此時,恰逢臺大醫學院生化所林仁混教授蒞臨海洋大學演講,發表關於大量食用燒烤魷魚易罹患肝癌的研究報告,此實驗結果正好與潘教授當時的研究主題可互相呼應,食品的致癌與抗癌研究方向就此在他腦中萌芽。

建立天然物研究的舞台

這樣的思維與訓練也讓他從過去學習的食品加工、食品保存技術擴展到食品保健與醫療的領域裡。為了一圓出國念書的夢想及更深入探討抗癌的機轉,碩士班畢業後一方面補習托福與GRE,另一方面進入林教授實驗室擔任助理,進行薑黃素的抗癌實驗。

花費1年時間全心全意地投入,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一流的《抗癌研究》,且被各國學者引用達二百多次。能受到國際學界的肯定,證明了只要找到有趣的研究題目,從中探討分子詳細的作用機轉,同時具有保健應用與生技產業的價值,在臺灣一樣能做出一番成績出來。這一劑強心針讓他決定追隨林教授繼續攻讀博士班,除拓展薑黃素的代謝生化學外,更跨足了烏龍茶與紅茶天然成分的抗癌功效研究。

憑藉著先前的經驗與不斷努力的嘗試,以短短4年的時間展現出色的成果取得學位,之後又待在臺大醫學院擔任博士後研究員,藉此豐沛的研究資源讓當時的進展能再次延伸,並蓄積研究能量。2000年,他獲得五專母校升格後的高雄海洋科技大學青睞,擔任教學與研究的工作,從此在南臺灣扎根於生化學與天然物化學成分的開發,包括了蜆精、香草植物揮發性成分、川陳皮素及組合式貝類產品等,特別是近年來在柑橘的類黃酮化合物鑑定與抗發炎反應上,有了創新的發現並取得專利。

潘教授說橘子皮常被視為垃圾而遭丟棄,但若經過曝曬或加工成為中藥材的陳皮,其豐富的類黃酮化合物可展現絕佳的生理活性,但此一藥理特性卻尚未有詳盡的研究,這引起了潘教授的好奇與興趣。本著窮理致知的精神,他利用萃取與純化技術,終於找到了一個具有抗發炎、防癌功效但不會傷及無辜正常細胞的多甲氧基類黃酮素。此不但達到廢棄物再利用的目的,在生技製藥產業上極具開發為濃縮口服液、錠劑及藥膏等,甚至也能開發成為新一代的癌症化學預防藥物。

潘教授期許以自身的研究經驗,為補足上游技術瓶頸與下游保健食品及醫藥產業的差距而努力,也許這樣的貢獻那怕只是架起了一葉扁舟,但只要能讓後起之秀因著自己的祝福與造福,順利渡河並到達成果的彼岸,即使充滿挑戰的研究路途也能散發出動人的光芒。

人生的態度

獨步創新的成果、獨到的見解加上務實應用的研究方式,讓他榮獲多種獎項的肯定,以及應邀擔任14篇國際期刊的審查委員。這一路走來,研究的挫折以及他人的否定並不少,但有了多種歷練後他深深體會「永遠要學習感恩而不要感嘆,心靈空間自然不會有太多負面情緒,同時加上個人的全力以赴,就有可能在願望與成功之間建築起一道美麗的彩虹,也才有機會在轉彎處看見最美的地方。」

雖然很多的難題無法有良好的解套方式,但潘教授認為「很多事不能强求,遇到了難題要學會接受事實並努力改變現狀,其他就交託給上天,讓時間來解決。」人生很多挫折並不是失敗,只是當下的時間點還不合適而已,上天的時間表,往往跟我們的時間表不一樣,因此感恩挫折才能給我們更好的機會去迎向更開闊的人生。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