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神奇的幹細胞:當工程師遇見幹細胞
96/06/06
瀏覽次數
14963
徐善慧
|
中興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再生醫學的出現
上個世紀後期,醫學界有一種新的觀念產生,因為它有別於現存於醫學界的「治療醫學」與「預防醫學」兩種概念,因此號稱為第3類醫學。這個第3類醫學,就是「再生醫學」(regenerative medicine)。顧名思義,再生這兩個字指的是讓已經失去作用的器官或組織重新生長出來。引起廣泛重視與討論的「再生醫學」,可以大致分為兩個部分:第1個部分是「幹細胞療法」,利用多才多藝的幹細胞來補充因為疾病或受傷而無法工作的細胞;第2個部分是「組織工程」。
「組織工程」中的工程二字,與「基因工程」一詞中的工程二字相同,指的是殫思極慮地去設計以強化特殊功能。「組織工程」不僅是利用細胞來達到再生的功能,更利用活體取出的細胞,進一步結合適當的可分解材料或其他生物分子,再生出新的組織,以取代無法工作的組織。雖然在使用的策略上有所不同,「再生醫學」中的「幹細胞療法」與「組織工程」是同等重要的。
這一期的《科學發展》月刊特別製作了「幹細胞」的專題報導,而「組織工程」專題報導曾經在2002年8月的《科學發展》月刊中介紹過。讀者若有興趣,不妨找出來重新複習一番。
工程師與細胞的接觸
在「組織工程」中,是把細胞與適當的可分解材料一同培養而產生再生組織。一般是把可分解材料先加工成為組織的形狀,有許多的孔洞,再像播種一樣把細胞灑進去。因此,可分解材料就叫做「支架」材料,就像建築時的鷹架一樣。也因為這樣,工程師與細胞有了第1類的接觸。
舉個例子,若有一位小耳症的病人想要重建缺陷的耳朵,這時可以用可分解材料加工做成這位病人正常耳朵的樣子(就是耳朵「支架」),然後在病人的耳朵上挖個幾乎看不見的小傷口,取出一點耳朵軟骨細胞,在體外複製大量的軟骨細胞做為種子,再播種回到耳朵「支架」中。
種到耳朵「支架」中的軟骨細胞若在體外有合適的環境,經過一段時間(例如一、兩個月)就會長出真正的耳朵軟骨,這時再把長出來的再生組織移回到病人的身上。這種建構耳朵的方式,在可預期的未來將可實現。
在這個過程中,工程師能為細胞做些什麼事呢?首先,材料工程師/高分子科學家必須先對承載細胞的「支架」材料做出完美的設計,讓這些細胞能高高興興地在「支架」材料上面成家立業。例如,「支架」材料上孔洞的大小得讓細胞播種得進去,也才能進一步複製及生長。此外,「支架」材料在細胞成家立業、生長出真正的組織後,必須功成身退而分解掉。這個過程若控制不當,細胞就會拒絕工作,組織再生就無法成功。
另一方面,由於「支架」材料上面還沒有血管幫細胞運送營養與排除廢物,因此化學工程師/機械工程師這時要介入幫忙。化學工程師要設計與身體情況相仿的動態流體系統,例如利用外在流場等,促進細胞在「支架」材料中營養的進入與廢物的排除。機械工程師要計算出動態系統(如流場)中是否具有能促進細胞功能健全的合適力場,還要進行良好的支架外觀設計與製造等工作。這些都會使得細胞與「支架」材料共同培養,長出組織的過程更加順利。
由於「支架」材料在組織再生出來後是會分解掉的,因此有人認為工程師在組織工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只是個配角,但即使是配角,也絕對是最佳的配角。
工程師與幹細胞的邂逅
回到「再生醫學」中的兩大部分,「幹細胞療法」與「組織工程」,這兩大部分的結合,促使工程師與幹細胞有了第2類接觸。
這時的組織工程「支架」材料上面可以改播種幹細胞,而且在很多情況下,發現幹細胞較原組織細胞具有更高的活性,會使再生出來的組織在功能上更接近原來想要的組織。但是在另一方面,幹細胞對於「支架」材料也更加挑剔,材料的選擇往往影響了幹細胞的分化與它們的命運。最近,有人更把奈米材料的理念引入「支架」材料的設計中,也就是希望利用奈米材料具有仿生(模擬生物體)的特性,來加強幹細胞的性質。這些研究也引發了許多結合奈米醫學與再生醫學的聯想。
同樣地,在「支架」材料與幹細胞共同培養系統中的力場與流場的設計,也會影響幹細胞的未來走向。生物機械學家推測,間葉系幹細胞雖然多才多藝、具有分化成不同組織細胞的特性,但若施以壓力比較容易變成軟骨,改用切力比較容易變成硬骨,施以拉力則容易變成韌帶等。這些知識的建立需要龐大的研究成果為基礎。
此外,在進行治療時,「幹細胞療法」中的幹細胞常是以注射入靜脈,或在受損的細胞附近直接注入的方式來進行,這些注入的幹細胞雖然具有找到受傷部分的細胞並予以修復的能力,但在很多時候仍會流失到其他地方。因此,「支架」材料提供了保護「幹細胞」的另一項作用。
幹細胞科技是一項新興科技,許多工程的觀念在幹細胞科技中扮演的角色,至今都還屬於初期研發階段,因此值得開拓。而且幹細胞是屬於較年輕的細胞,其多才多藝的本質,應該會使工程師與幹細胞的相遇,比起前面工程師與細胞的第1類接觸,激發出更多的火花。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07年6月,414期,40 ~ 42頁
組織工程(8)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4/01/03
熊寶寶考古學:自然、公民與道德、及性別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4/01/02
神奇的一針所掩蓋的技術網路-談子宮頸癌預防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3/11/29
必須持續開著警示燈 提醒大眾關注科學領域中的偏見問題
單文婷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影音創作與數位媒體產業研究所
儲存書籤
113/09/27
從名字就能猜出「你幾歲」!AI 如何做文字探勘?
郭羽漫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