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暗黑的運動禁藥——紅血球生成素
102/10/02
瀏覽次數
21851
王道還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今年5月底,美國賓州大學的研究人員帶著一批小鼠登聖母峰,目的是研究身體受到刺激、開始分泌較多紅血球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的過程。
紅血球生成素是腎臟分泌的荷爾蒙,能刺激骨髓製造紅血球,使血液中的紅血球數量增加。血液中的紅血球數量增加,等於血液的帶氧量增加。在高原地區生活一段時間,身體會釋放較多的紅血球生成素。這是身體的自然反應,是一種生物適應。
了解紅血球生成素的功能之後,腦筋動得快的人,很快就想到運動員可以用紅血球生成素增加血液的帶氧量,也就是增加身體的耐力。運動員可以算準時間,比賽前到高原受訓,也可以注射紅血球生成素。可是注射紅血球生成素有被抓到的可能,2004年雅典奧運使用的尿液檢查,可以分辨運動員體內的紅血球生成素是身體自然產生的,還是外來的。
因此,要是能使身體主動釋出較多的紅血球生成素,提高血液的帶氧量,那有多好?最安全的辦法是利用基因工程技術,使身體自動釋出更多的紅血球生成素,就不怕被抓包了。這種技術是不是已經問世,我們不知道。但是科學家希望,研究身體在高山地區的自然反應,得到足夠的知識之後,就可能設計出偵查的方法,看運動員是不是以基因工程技術改變了身體的生理狀態。
過去運動員為了提升血液的帶氧量,用過一個比較笨的方法,就是事先抽血,到比賽前再輸回體內。那樣等於為身體增加了一些紅血球,也就是提升了血液的帶氧量。體育界認為這種做法是作弊,理由不只是這樣做影響比賽的公平,同時還因為這樣做有風險。
運動員無論輸血,還是注射紅血球生成素,都在冒同樣的風險:血液的黏稠度會增加,因為血液中的紅血球增加了。血液變得黏稠之後,堵塞微血管的機率就會增加,等於提升了中風與心臟病發的風險。而且對於參與長時間運動項目的運動員,身體脫水是最大的健康風險。身體最大的水源就是血液,注射紅血球生成素,會使血液黏稠,降低含水量。在比賽中,一旦身體逐漸消耗血液中的水,後果就難以預料了。
過去十多年,有近20位職業運動員(自行車賽選手)在睡眠中猝死,疑似與使用紅血球生成素有關。注射紅血球生成素還可能引起身體的免疫反應,攻擊紅血球生成素,身體的正常機能也受到影響。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08年7月,427期,80 ~ 83頁
紅血球生成素(3)
紅血球(7)
荷爾蒙(40)
中風(19)
心臟病(11)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4/05/31
不只富饒漁場,更是豐裕生態系!從魚胃和魚肉出發,認識「淺灘」海域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6/30
別讓防曬美意變環境負擔!看農業廢棄物如何變身科技材料,吸附水中有害環境荷爾蒙
余國賓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教授
儲存書籤
114/09/30
從田間到餐桌:冷鏈物流保鮮的秘密
李元傑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7/31
一棟會自己發電的建築:智慧微電網,為臺灣電力系統帶來新解方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