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入侵種專題報導(二):寵物飼養造成入侵種危害 驚見貓狗也入列

103/11/10 瀏覽次數 6150
當不屬於該棲息地的外來種開始繁殖,並傷害到當地原生種,我們便可以稱牠們為入侵種。其入侵途徑有很多,早期基於農業用途,進口狗、貓、豬、羊等,可能會不小心跑到野外而野化;也有人為了打獵,將環頸雉引進其它國家;甚至有民眾因為思鄉,將家鄉的動物帶入居住地飼養,北美洲的歐洲椋鳥是有名的案例。
 
經由寵物飼養、棄養或逃脫而成為入侵種的案例,最常見的像是貓或狗,不僅對原生種形成掠食壓力,甚至有可能導致島嶼生物滅絕。此外,尚有分布於南部的綠鬣晰、北部的綠水龍、來自東南亞的八哥,常見於河川的巴西烏龜等。
 
人類對寵物的放生,也會間接造就入侵種危害,比如中國魚類或大閘蟹,放生後能大量在野外繁殖。台師大生物科學系副教授林思民指出,放生行為所造成的衝擊,遠比寵物小量的逃脫或棄養來得大。
 
以上所述的入侵途徑,均是人類有意引進;但也有預期之外的狀況,比如某些水棲生物跟著航運船隻的壓艙水四處移動,或是熱帶生物隨著砍伐原木的運送,去到另一個國家──隨著人類活動而讓外來種進入,也是入侵途徑之一。
 
入侵種對台灣生態環境形成的危害,包括與原生種的競爭,或甚至牠們若跟原生種雜交,將稀釋原生種特殊的基因,減低遺傳多樣性。林思民說,防治措施若儘早開始,需要處理的個體數便越少;對已大量繁殖的入侵種,則運用防堵、防火牆等方式減少其傷害;而貓或狗等部份,民眾需管好自家寵物以防逃脫;其餘已知的高風險物種,政府需進行貿易管制作為預防,或是對管制單位進行場域認證等。
 
 林思民分享近期研究:日前有民眾將台灣的斑龜帶至金門飼養並放生,不幸地讓此兩物種出現雜交,對當地之金龜造成遺傳入侵(Genetic introgression),而雜交之後代推測具有遺傳能力,只好將牠們與斑龜一併帶回並撲殺。
 
林思民強調,不管人類是有意或無意,均應盡量預防入侵種的產生,免得再增添犧牲。(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實作計畫──以農學、環保、應用科學、數位學習和藝術領域為例」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蔡美瑛|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
採訪對象:林思民 |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物科學系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