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TechTalk
影音&廣播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影音
TechTalk
影音&廣播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科學為什麼出現?
106/07/27
瀏覽次數
961
陳育霖
|
臺灣大學物理學系助理教授
人們對於大自然的好奇心,是如何讓科學誕生?如果要成為科學家,該有什麼樣的態度?科學為什麼會出現呢?那是為了生存和滿足自己的好奇心。為了生存,原始的人類想辦法製作工具、想出策略捕捉獵物。滿足生理需求後,人們開始好奇大自然的現象是從何而來?而開始研究雨的源頭、雪花的形狀等。經由長時間的觀察和歸納,科學的研究的歷程大致上分成三步驟:觀察、實驗、歸納。透過研究,我們可以學到更多的科學方法、科學知識,並且從中欣賞科學的美。
理論家是利用既有的科學知識,尋找並計算出不同的理論。實驗家則是利用實驗和觀察,歸納出原理和結論。不管是理論家或是實驗家,在科學的探索中都是不可或缺的。
科學史沙龍官方網站
科學史沙龍特稿與影音
臺大科教中心facebook粉絲頁
科學家(14)
好奇心(3)
推薦文章
112/06/02
乾溼分離──氣候變遷對極端降水的影響
劉詠鯤
|
科技魅癮
儲存書籤
112/08/31
AI 人工智慧如何推動「節能」?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能源與冷凍空調工程系李達生教授分享三大應用
廖珮君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2/03/30
AI 晶片與一般晶片有什麼差別?專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王偉彥
陳亭瑋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2/06/15
窺視宇宙的奧祕:地面與太空望遠鏡的新發現
劉詠鯤
|
科技魅癮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影音&廣播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