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藍色珍寶:本草綱目中的海洋生藥
101/11/12
瀏覽次數
36409
陳永軒
|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企劃研究組
宋秉鈞
|
東華大學海洋生物科技研究所
在西元前1027年的周朝,《爾雅》編釋了蟲、魚、鳥、獸、畜等5章,這是動物研究最早的紀錄。古人長期在漁獵和農業的經驗中,使用了許多可食用的海洋生物,因此逐步發現其藥用價值,並應用於醫療保健,這就形成了最初的海洋生藥。
海洋生藥與方劑源遠流長,西元1~2世紀,漢代第一本藥物學《神農本草經》就記載了海洋生藥如海藻、牡蠣、烏賊魚骨、文蛤等17種。最早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也載有海洋生藥方劑四烏賊骨—藘茹丸;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也載有文蛤散、柴胡桂枝龍骨、牡蠣湯等海洋生藥方劑。
西元657~659年,唐朝頒布了世界上第一部藥典《新修本草》,收錄了珊瑚、鯪魚、貝齒等15味海藥。西元1596年,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收載了金、元以前所載藥物共1,518種,新增加了當時所發現的374種,無論是內容、編排體例,或是藥物分類,都有很大的改進。
這是一部集16世紀以前中國本草藥學大成的著作,書中對海洋藥物的收載論述、附錄和方劑都很豐富。初步統計有藻類14種,新增水松(剌松藻)、龍鬚菜等,無脊椎動物30種,魚類29種,爬行動物類8種,新增3種:蠵龜、珠鱉、賁龜,其他的則有鹽膽水、食鹽、石鱉等90種。
《本草綱目》把海洋中藥分為石類、蟲類、鱗類、介類、獸類、草類(水草)等,還對這些中藥的主治功效做了詳細的闡述,且有許多新的創見。西元1756年,清朝趙學敏在《本草綱目拾遺》中收載海洋生藥一百多種,其中海參、海龍、帶魚、龍涎香、麒麟菜等是新增的。歷時約二千多年的發展,海洋生物在本草著作中的記載約有一百一十餘種。
本文列舉了5種海洋生藥:章魚、牡蠣、鱟、海馬、水松,就其命名、功效、文獻摘錄和成分藥理一窺海洋本草的奧妙。
章魚
屬章科動物,又名「長蛸」、「八角魚」、「真蛸」。章魚分布在東南沿海,日棲息在砂泥海底或岩礁縫中,四季都可捕撈。去內臟,鮮用或曬乾備用,主要治療氣血虛弱、乳汁不足,並治久瘡潰爛。
《本草綱目》記載「章魚、石距二物,似烏賊而差大,味更珍好。食品所重,不入藥用。時珍曰:章魚生南海。形如烏賊而大,八足,身上有肉。閩、粵人多採鮮者,薑、醋食之,味如水母。韓退之所謂:章舉馬甲柱,鬥以怪自呈者也。石距亦其類,身小而足長,入鹽燒食極美,主治養血益氣。」
章魚肉鮮,含蛋白、脂肪、灰分,並有多種胺基酸、牛磺酸、章魚鹼,其唾液腺中含消化酶、章魚毒素,所含蛋白質酵素有增強免疫力的功能。身體虛、渾身沒勁、氣血不足,吃點章魚就有進補功效。
牡蠣
牡蠣是古今醫家常用的海洋藥物,在《本草綱目》中列為上品,又名牡蛤、蠣蛤,屬牡蠣科動物,全身都可入藥。牡蠣殼可以滋陰清熱、安神定志、收斂固澀、制酸止痛和軟堅散結,主治失眠健忘、胸肋疼痛、咳嗽痰多、胃酸過多、胃及十二指腸潰瘍,還有甲狀腺腫大等病症。
《本草綱目》記載「其肉甚美,食之,令人細肌膚,美顏色。為海族最可貴者也。」
牡蠣殼含碳酸鈣、硫酸鈣、氧化鐵,以及鋁、鎂、矽等。肉軟體含蛋白質、脂肪、灰分、醣類,並有17種常用的胺基酸,包括人體不能自行合成的7種,特別是白胺酸與異白胺酸含量豐富。還含有鐵、鈣、鎂、鋅、錳、銅、鈷、鉬等微量元素,以及銅鋅超氧化物歧化酶。服用牡蠣提取物,有助於使機體各系統功能進入最佳狀態,並可加速病體康復,防老抗衰。
鱟
鱟(音同厚),又稱三剌鱟、三葉蟲、馬蹄蟹、東方鱟,屬鱟科動物,生活在沙質海底,全年都可捕撈。捕後把殼和尾取下,洗淨曬乾入藥,其肉、血都可做為製藥原料,膽也可入藥,主治跌打損傷、創傷出血、燙傷、瘡癤等。
《本草綱目》記載「鱟狀如惠文冠及熨斗之形,廣尺餘,其甲瑩滑青黑色。鏊背骨眼,口在腹下,頭如蜣蜋。十二足,似蟹,在腹兩旁莖。背上有骨如角,高七,八寸,如石珊瑚狀,漁人取之,必得其雙,每返回海,相負于背。雄小雌大,置之水中,伏沙上,亦自飛躍。其血碧色,腹有子如黍米,可為醯醬。尾有珠雄即不動。皮殼甚堅,可為冠,亦屈為杓,入香之可集鼠,其性畏蚊,螫之伴死,又畏隙的光,射之亦死,其肉作醬。」
鱟含龍蝦肌鹼、胡蘆巴鹼、甘胺酸、甜菜鹼、膽鹼、三甲胺、新黴素等,肉、血、淋巴中都含有天然的血凝素。
研究發現,鱟血液中的變形細胞有個原始的免疫機制,當鱟受傷時,變形細胞聚集破裂後會釋出凝集顆粒,形成一種黏性凝膠物質以防止細菌入侵。科學家進而從鱟的藍色血液中提取細胞溶解物製備出試劑,廣泛用於檢測細菌產生的內毒素、革蘭氏陰性細菌腦膜炎、內毒素血症、菌血症,以及中藥清熱解毒藥的篩選。據估計,全球鱟試劑每年有5,000萬美元的產值,需求逐漸增加中。
海馬
屬海龍科動物,在南海海域主產刺海馬、三斑海馬及大海馬等,但由於過度捕撈,已出現無天然海馬可捕的狀況,目前市售多為養殖型海馬。大海馬體形較大,體長約20~30厘米;刺海馬、三斑海馬稍小,約15~20厘米;小海馬(海蛆)體形最小,「長不及寸」,當時並不入藥,《本草綱目拾遺》中可以確證,因此古代使用的海馬品種較多。除小海馬外,一年四季都可捕捉,除去內臟,洗淨,曬乾,或除去外部灰黑色皮膜及內臟,把尾部盤捲,曬乾,食用有壯陽的功效。
《本草綱目》記載「海馬,雌雄成對,其性溫暖,故難產及陽虛多用之,如蛤蚧、郎君子之功也。」
刺海馬含有蛋白質、脂肪及多種胺基酸。皮膚黃色素是γ-胡蘿蔔素,紅色素是蝦青素、剌蛄素,黑色是黑色素,另含乙醯膽鹼酯酶、膽鹼酯酶。三斑海馬含有麩胺酸、天門冬胺酸、甘胺酸、脯胺酸、丙胺酸、白胺酸等17種胺基酸,以及鈣、磷、鈉、鉀、鎂、鐵、鍶、矽等19種無機元素。另外還含有硬脂酸、膽固醇及膽固二醇。
大海馬含精氨酸、天門冬氨酸、丙氨酸、脯氨酸、麩氨酸等二十多種胺基酸,尚含有藥用價值較高的牛磺酸,以及大量的鈣、鎂、鉀、鈉、鐵,較多的鋅、錳、銅和少量的鉻、鈷、硒等無機元素。把海馬的乙醇萃取物注入小鼠體內,可延長正常雌性小鼠的動情期,並使子宮及卵巢重量增加,也會增加幼鼠前列腺、精囊腺、睾丸的重量。
水松
水松是藻類植物藥,生長在中低潮帶的岩上或石沼中,具有手指狀分枝,常集生成大的群落,可供食用。
《本草綱目》記載「氣味甘鹹,寒,無毒,主治:溪毒、水腫、催生。」
松藻含有機物42.09~49.41%、氮1.41~1.89%、可溶鹽39.83~41.56%、水浸後含灰分8.95~18.08%、碘0.009~0.177%、鉀1.35~2.07%、氯化鉀2.13~3.27%。含有3種主要的多醣:甘露聚醣(占乾重的20%)、澱粉型多醣和水溶的阿拉伯半乳聚醣,並含碘、鉀、礦物質及抑菌作用的丙烯酸,因此也常做為藥用,治水腫、小便不利、驅蛔蟲及消暑飲料。
從上述例子中,發現從海洋生物中尋找有用的物質當做藥劑,是祖先們之前就在努力的目標。20世紀初人們發現了更多對治療疾病有較高活性的化學物質,海洋藥物的研究因此蔚為熱潮。
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展開了大規模的篩選,並發現多種生物活性化合物,90年代有更多的海洋產物進入臨床實驗。2004年12月,第一個源自於海洋生物的臨床用藥ω-conotoxin(ziconitide,商品名Prialt)誕生了。它是源自於芋螺毒素的海洋天然胜肽類化合物,做為癌症、愛滋病等生命末期病人因施打傳統止痛劑(如嗎啡)產生成癮及抗藥性副作用時的替代性止痛藥品,就此揭櫫了海洋藥物研究的新里程碑。
海洋生物由於生存在高鹽、高壓、缺氧等艱難而苛刻的環境中,在進化的過程中,為了適應生存的空間,便形成一些結構獨特而藥理作用顯著的海洋二次代謝產物。它們對人類多種疾病具有明顯的療效,能有效地抗病毒感染、抗特定腫瘤細胞、抗發炎、提高免疫功能、防治糖尿病及老人癡呆症等。
在20世紀,雖然人們已發現許多對治療疾病有較高活性的化學物質,然而隨著人類的發展,許多致命的病原也在進化,甚至超過人類進化的速度。於是科學家把尋找新藥的目標逐漸轉移至海洋,希望能延續古人的智慧,從這個與氧氣充足的陸地截然不同的環境中,發現更多且更有價值的海洋藥物。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12年11月,479期,6 ~ 11頁
本草綱目(10)
章魚(3)
牡蠣(7)
鱟(2)
海馬(2)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4/01/24
透過臺德氫能合作 推動綠氫技術與永續未來——專訪蕭述三校長
李依庭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1/29
必須持續開著警示燈 提醒大眾關注科學領域中的偏見問題
單文婷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影音創作與數位媒體產業研究所
儲存書籤
114/02/27
好看到停不下來!科學家 × 影音製作人,帶你掌握科普影片的爆紅心法
郭羽漫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3/29
雷達如何「看見」雨?揭開暴雨來臨前的氣象徵兆
李元傑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