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認知捷徑

102/10/17 瀏覽次數 10325
11月4日星期二,是美國總統大選投票日。在過去熱烈的競選期間,兩黨總統候選人都曾經公開說謊,讓新聞界與網路上的觀察家抓包。最令人驚訝的是,即使有人拿出候選人說謊的明確證據,候選人都可能死不認帳,繼續在公開場合散布不實的資訊。為什麼他們敢這麼做?是選民無知,還是不在乎?

有些選民的確無知,他們不讀書報、不聽廣播、不看電視。但是人的心理、認知特性,無疑是政客肆無忌憚的後盾。例如我們不見得事事都講究邏輯,非得把前提、論證過程、結論一一弄清楚,像中學做幾何證明題一樣,才會心安。我們的心靈早已演化出一些認知捷徑,使我們得以迅速掌握局勢、做出判斷,例如分類。分類是學習與記憶的基本技巧,也是我們迅速反應的基礎。

有人敢睜著眼睛說瞎話,就是利用我們的這種心理。我們對任何人,都會根據陌生人∕認識的人、友人∕敵人、親近的友人∕疏遠的友人等分類原則,做出反應。

美國聖塔菲研究院(Santa Fe Institute)的博士後研究學者科林斯(Nathan Collins)最近發現,選民選舉總統,根據的往往不是候選人本身的人格特質與條件,而是候選人所代表的政治信仰。通常候選人代表的政治信仰,就是政黨的政綱。但是對於特定議題,候選人也許會採取與黨綱牴觸的立場。儘管如此,選民還是選「黨」不選「人」,因為選民往往記不得候選人有哪些主張違反政黨政綱。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