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善用混成學習創造更佳學習效率

103/10/06 瀏覽次數 4822
隨著線上教學平臺科技的進步,「混成學習」(blended learning)已是教育界最受矚目的學習方式。這種結合了傳統教室上課方式(C - learning)以及線上教學平臺(E - learning)的新型教學方法,能提供學習者全面式的學習環境,以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配合能進修的時間有效率地得到知識。因此,逐漸從大專校院走入企業的內部教育訓練中。

傳統教室學習法是由授課老師使用教室,與學習者進行面對面的教學活動。混成學習法則是除此之外,再配合線上學習平臺,以線上測驗、作業繳交、線上討論區、提供延伸性閱讀資料、資源公告等,讓學習者不受空間、時間的限制進行學習,可以說是每周7天、每天24小時源源不絕的學習寶藏。若學習者有自發性的學習精神,便能利用時間在線上學習平臺上複習與預習,更能提升學習績效。

然而,學習者為什麼在課堂之餘還撥出時間使用線上學習平臺?它究竟是如何影響或激發學習者學習的動機,願意持續使用呢?嘉義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林彣珊助理教授在《電腦與教育》(Computers & Education)上發表了她的研究成果。

為了解學習者的學習意願,林教授使用實證和質性研究法,對於參與混成學習達到10周以上的學習者,就其使用線上學習平臺的經驗對其行為的影響作問卷調查,再利用小組訪談進一步了解學習者的心聲。結果發現,學習者會不會持續使用線上學習平臺,受到學習者對線上學習平臺的滿意度和感受的有用性所影響,而學習者使用線上學習平臺是否能提升其學習效率,也就是其學習的適配程度,也會影響學習者是否繼續使用線上學習系統的意願。

這個研究是從資訊系統的關鍵成功因素出發,並整合科技適配度理論和權變理論來研究學習者的行為。資訊系統的關鍵成功因素包含系統品質和知識品質,科技適配度則多被引用在資訊系統使用者行為和工作效能有顯著正相關上。至於權變理論,則是指資訊系統使用者會因所處的環境、使用動機或意識不同,而產生不同的使用行為。

教育學者一直強調學習者的學習主動性和其學習績效、滿意度呈現顯著的相關性。隨著線上學習的機會和工具愈來愈多,林教授於是以上述幾種理論為基礎,藉由調查了解學習者的行為,彰顯出主動學習的重要性。

臺灣部分大專校院已建置混成學習環境,讓學生不僅可藉由上課得到和老師、同學間的學習經驗,下課後還可以利用線上學習平臺持續複習和預習,但在學生的心中卻不見得很珍貴。林教授呼籲學生在學校體制內更應把握學習機會,藉由這樣完整的學習模式培養出學習熱情,才能真正增長競爭力。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