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萃華新藝─科技X傳藝

104/05/21 瀏覽次數 2254
陶瓷工藝、苗栗苑裡藺草編織技藝、苗栗象鼻部落的泰雅織布文化,均為台灣世代傳承的文化資產,在工藝師手中,陶土、藺草、織線這些素材被形塑成各式器物或織品,其中蘊含深厚文化與技藝的智慧。然而,傳統手工藝產業由於耗時費力,終不敵工業革命以來機械量產的趨勢而逐漸面臨凋零危機。許多學者回頭檢視科技之於人文智識的意義,開始思考科技如何取自或介入文化遺產,並藉以豐富人類精神內涵,在此思潮的推波助瀾下,近年來,強調人本關懷的創新科技逐漸蔚為風潮。

順應此一趨勢,科技部於2009年開始推展 「跨領域創意加值推動計畫」,廣邀國內設計、工程、生命科學、人文管理領域的專家學者協同研發創意方案,並解相關技術問題,進而開發具有市場價值的創新產品、系統或服務,多年來已獲得豐碩的成果。例如運用生活中熟悉的陶瓷為素材,創作出充滿手感的溫暖燈具─「天地燈」;在編織網格中藉LED燈流瀉光影,並結合藺草樸質香味與觸感的「藺華‧流光」;透過互動科技與禮盒包裝的方式,傳遞台灣泰雅族文化與技藝手法的「泰雅織禮」,這些作品不僅延伸傳統手工藝發展面向的多元性,拓展產品的普及性,也讓原本冰冷的工業科技體現了視覺知識、工藝經驗、個人情感,轉化為富有文化美學的工藝設計載具,承載內斂的人文底蘊。使用者則能在體驗的過程中,重新形塑對傳統手工藝的情感與記憶。

本展共有3個單元,以長庚大學工業設計學系謝國榮講師的作品「天地燈」及國立聯合大學工業設計學系方裕民助理教授的「藺華‧流光」、「泰雅織禮」,呈現當代科技與設計品對於人類文化遺產的再詮釋,及其重新注入文化內涵的創意巧思。

天地燈  天地燈是運用骨瓷半透光及高傳熱的材質特性,搭配簡單的自然造型,呈現出渾然天成的室內照明氣氛燈。天燈主要為天花板及吊掛用途,設計造型概念取材於自然水滴的重力表現;地燈主要用於地板或桌面,造型概念取材自數學拋物線的幾何美學,均呈現內斂的材料美感。骨瓷搭配低瓦數螢光燈源,使燈具表面溫度維持在約攝氏35~40度,與人體溫度相似,散發溫和而柔美的光具親人質感。「天地燈」無疑是將傳統的骨瓷材料,運用產品設計,朝向更精緻化,並融合生活體驗的美學設計。

藺華‧流光   藺草編織為苗栗苑裡的百年傳統,是地方重要的文化產業。「藺華‧流光」的設計創意是以再現藺草編織工藝為出發點,結合藺草博物館的DIY活動,讓民眾將自己的編織作品套用在「藺華‧流光」燈座上。這座具計時功能的床頭燈,以沙漏的概念,讓使用者在睡前翻轉燈具,即開啟睡眠模式,並利用簡單的重力錘結構緩慢下降,再生部分能源。LED燈通過藺編外殼投射出緩慢移動的編織紋樣光影,隨著時間的流逝,燈光螺旋流下,直到次日清晨再次全亮。創造出觸覺、嗅覺、視覺的感官體驗,在享受光影氛圍的同時,藺草遇熱所散發出的清香傳遞了台灣文化的共同記憶。

泰雅織禮   泰雅編織的傳統形制和圖紋,交織著深厚的文化意義和綿長的經驗傳承。苗栗象鼻部落保存著傳統泰雅織布技藝,至今部落的經濟與文化仍環環相扣。為了能使泰雅文化的復興與傳播跨越藩籬,「泰雅織禮」創造部落觀光禮盒,搭配雲端科技的互動教學,讓遊客動手組合小型泰雅族手織機,使其自觀光、接觸進而理解編織圖紋的文化內涵,引發對於泰雅織布文化的興趣。


展示圖文
天地燈
藺華‧流光
泰雅織禮

展映實景

實體展品

天地燈:長庚大學工業設計學系謝國榮資深講師提供
藺華流光、泰雅織禮: 國立聯合大學工業設計學系方裕民助理教授提供

企劃製作
監製: 科技部
策展: 長庚大學工業設計學系   謝國榮資深講師
    國立聯合大學工業設計學系  方裕民助理教授
視覺設計: 頑石創意股份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方鈞瑋、林志興(2008)重現泰雅─泛泰雅傳統服飾重製圖錄,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編輯,台東。

著作權
攝影圖片及文字:
創意加值設計圖文:©謝國榮、方裕民
泰雅傳統布紋攝影圖片:©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藺草編織圖樣攝影圖片:©台灣藺草學會

影片:
智慧生活產品科技與設計
製作: ©SHS Video跨科際影音平台

天地燈(Sky and Ground)概念影片
製作: ©謝國榮、艾倫諾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