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楊翰宗以水珠為音符,譜出水利與科教的交響曲

103/05/29 瀏覽次數 4629
俗話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水源是人類生命維持的關鍵成分,但也具有可怕的力量!在全球環境的變遷下,伴隨著許多水環境的災害發生,因此水利工程科學的應用著實重要,需要讓社會大眾知曉。尤其對於住家即緊鄰河川的民眾,或是靠水過活的農林漁業而言,對於如何防範及妥善規劃水資源的利用,應當具備水利的基本概念。水利工程這種專業技術乍看之下與科普教育似乎關連性不大,但是樹德科技大學休閒與觀光管理系的楊翰宗老師,用自身水利工程的專業背景在執行科技部科普活動計畫中,做了一次最完美的結合。

實際動手做,是學習最快與最有樂趣的方式

楊翰宗副教授,畢業於台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博士,主要的研究興趣與領域為水利工程學、環境流體力學、河溪生態復育以及水環境遊憩研究等等,十足十的水利工程背景。從事教職之後,在學校遇到前輩的教導與提攜,開始思考自己過去的學習過程。思考後發現讓自己學習最快與最有樂趣的方式,就是做實驗,透過實際動手做來學習。楊老師認為這樣的樂趣,不應該只是在學校當中藉由專業的方式讓少數人才能學習,若能藉由推廣教育的方式,就能讓更多人可以獲知,從中得知水利工程的內涵並引發其求知的慾望。在這樣的思維下,楊老師開始慢慢地把自己的構想與前輩討論,並且著手撰寫計畫書爭取經費,就這樣一腳踩進了科普教育的世界。

受紙風車劇團藝術下鄉啟發,實地走訪偏鄉,推動水利知識的科普教育

水利工程科學全國巡迴科普活動計畫工作團隊,結合了許多資源與人才。團隊人員包括樹德科技大學休閒與觀光管理系、屏東科技大學水土保持學系、以及成功大學水利與海洋工程學系的教師。團隊人員綜合了具有科學教育背景與豐富的科教活動經驗、水利工程教育、以及活動規劃專長背景的教師。為了推廣水利工程科普計畫,楊老師一方面受到紙風車劇團藝術下鄉的行動啟發,另一方面認為台灣地處颱風暴雨侵襲地區,偏鄉地區往往是災害最嚴重的地區,當地居民更應該具備水利工程的概念和基本知識,才能保護自己的家鄉,因此設定偏鄉學子為主要的活動對象。在調查了教育部偏鄉學校資料庫後,開始實地走訪台灣的偏鄉學校,舉辦相關的課程活動。課程時間少則兩個小時,多則一天,設計了多個與水利工程相關的科普活動來進行推廣與教學。活動單元包括:認識水壓、探索環境資源、地下水與地層下陷現象探討、水循環、認識水庫與水流快慢探究等,透過問答、拼圖、以及動畫等方式,增加與學生的互動性,並使學習更加生動與有趣。每個單元都受到參與師生相當大的迴響。

除了實際深入偏鄉推廣水利工程與科普教育之外,楊老師的工作團隊也在高雄凹仔底公園做例行性的活動推廣,團隊的工作人員會在公園擺攤,讓社會大眾也有機會一窺水利工程與科普奧妙有趣的一面。楊老師的團隊在擺攤時,利用許多教學原理,設計了許多豐富且具教育意義的DIY科學遊戲,讓民眾實際動手做,並觀察現象,最後再由團隊人員進行解釋說明。這種深入街頭的科普教育推廣方式,讓民眾感受到水利工程並非是高不可攀的學科,而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一門知識。

課程設計是一切的關鍵,群策群力腦力激盪,讓活動充滿樂趣與教育性

在執行計畫的過程中,楊老師覺得最富有挑戰性的,不是在活動現場與現場民眾或師生的互動,而是許多在活動舉辦之前的前置作業,尤其是教案設計與教材的取得。許多有趣的教案,需要群策群力腦力激盪,並非一時三刻就能想出來;設計出合適的教案之後,就要去找尋活動所需要的素材和教具,由於成本的考量,因此需要不斷的嘗試,找出最適合且最方便操作的素材。雖然需要花費相當的心力,但楊老師認為這些困難不足為懼,只要肯花時間就能找出解決方法,所以並不以此為苦。而除了教材方面的問題之外,由於推廣活動需要深入偏鄉,因此交通也常常是個不小的問題。但是只要在活動現場看到偏鄉孩子臉上喜悅的笑容以及對知識的渴求,楊老師的科普團隊就會從中獲得力量。楊老師說:「設計課程和準備素材是執行計畫中最累的部分,但看到參與活動的學生們學習時的快樂的投入的表情,就覺得一切都很值得!」。就是這樣的使命感,促成了一場又一場的水利工程全國巡迴科普活動。當在執行科普活動的過程中,會盡力地去討論去思考,該如何才能達到目的、讓大家有所收穫,也因此慢慢會累積經驗與成果。

對的事情就該繼續,期許自己持續水利工程科普教育的推廣

談及對於未來科普活動的期望,楊老師提到了「延續性」的問題。楊老師認為對的事就應該堅持做下去;而由於計畫本身的性質考量,可能會造成活動或想法的中斷,這樣是有些可惜的。但無論如何,楊老師都會盡最大的努力,來持續這些想法與推廣的使命,讓更多人能夠看到水利工程與科普教育的實用與美好。



楊翰宗

樹德科技大學休閒與觀光管理系副教授
「水利工程科學全國巡迴科普活動計畫」 計畫主持人
e-mail:hcyang@stu.edu.tw

1. 水環境科學探索網:https://www.facebook.com/WaterScienceWeb
2. 水環境遊憩研究室:http://www.pws.stu.edu.tw/hcyang/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