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不設限,敢冒險——陳玉如的化學反應式人生

103/03/11 瀏覽次數 15269
陳玉如認為學習待人處事,比研究成果更重要,。尤其現在的研究課題需跨領域的專長及合作。因此,學習跟別人相處、學會在不同的人身上學習不同事物,才是做好研究的根本。
在台北出生的陳玉如,生長在一個單純的小康家庭裡。「爸媽是基層公務人員,所以家裡的經濟狀況普通。」陳玉如說:「但是,他們把全部的愛都給我們,讓我們去念私立學校,受很好的教育。」對陳玉如而言,把書念好,只是做好該做的事。然而,這種態度也延續下去,影響了她的一生。「讀延平中學時,有一次參加化學營,發現自己很喜歡實驗的推導過程,覺得化學反應很有趣,也喜歡那些化學現象,那時候,心中就以化學為第一志願。」
陳玉如認為學習待人處事,比研究成果更重要,。尤其現在的研究課題需跨領域的專長及合作。因此,學習跟別人相處、學會在不同的人身上學習不同事物,才是做好研究的根本。
 
儘管如此,陳玉如內心卻有另一種聲音在告訴自己:「我想要當作家。」她說:「從國中開始喜歡寫東西,老師還曾特別教導我怎麼寫作,高中時就夢想成為作家。」陳玉如順利考上台大化學系後,作家夢仍縈繞不去。「大一就完全把自己拋開,一心想當作家,時間多花在課外活動上,加入慈幼社、學生會,很少去上課。每天就是參加活動,在自己的筆記本上抹抹寫寫。當時很迷三毛,她勇於去沙漠追求自己的生活,是我心中的模範。」
 

嚮往三毛 決心帶著化學去流浪

 
大二快結束前,陳玉如意識到自己陷入困境,在學業及生活都找不到重心。「那時覺得不能再這樣荒唐下去。寫文章,只是單純地喜歡寫,自己的才情似乎不夠。畢竟我是透過寫作發洩情緒,這種小文章也不適合投稿。當時真的不知道人生該怎麼辦,內心充滿了矛盾。」此時,在一個機緣下進入中研院原子與分子研究所做專題。「在曾文碧老師實驗室,實驗是以儀器分析氣相分子為主。這個過程中,我發現,那種喜歡化學的感覺又回來了。」
 
可是,她體內那個感性的靈魂仍在。「我還是想當三毛,想到國外去看看另一個世界。」陳玉如說:「但是,家裡的經濟狀況無法讓我出國,唯一的辦法就是出國念書。」而在原分所做專題的過程中,開啟了她內心對研究的感受,進而發現自己還是喜歡做實驗。致使她最終決定以「出國念博班」的方式來完成自己遠去他方的夢想。
 
「我的博班指導教授一度很猶豫要不要收我這個學生,畢竟他20年來沒收過女生。因為他的研究是以大型儀器為工具,我必須學習設計儀器、製造不同的元件來提升儀器性能。」但是,愛荷華州立大學單純寧靜的環境激發了她的學術潛能,陳玉如後來的表現也令人刮目相看。「去了之後,知道自己沒退路,如果不努力,是無法留下來的,所以我非常認真。當時的資格考,連續5次都通過。雖然做研究很辛苦,那段時間還滿快樂的。」
 

工作與家庭的兩難 

 
但是,後來卻發生一件事,打亂了陳玉如原來的生活節奏。「博二時,我結婚了,接著懷孕,在博三生下孩子。」陳玉如說:「這是我人生中很特別的經歷。那時我還年輕,研究壓力很大,加上研究題目不很明確,又來了一個完全沒辦法照顧的孩子。」之後,陳玉如曾經將孩子暫時送回台灣一年半,由母親和表姐代為照顧。「我的家庭是我最大的支柱。當時年經,加上沒經驗,不知如何兼顧學業和家庭。幾年後,才慢慢學習如何在工作和家庭間取得平衡。」
 
陳玉如體悟到家庭很重要,人生很重要,所以儘管她的研究做得再好,甚至在美國拿到研究獎,但是,她卻不希望自己走上學術研究這條路。「畢竟看老闆每天忙到半夜十二點,我真的不希望自己的人生都是工作。而且,我不確定自己頭腦夠好,也不能確定有足夠的熱情去面對研究過程中的忙碌與困難。」所以,陳玉如回台灣後,只希望自己能找份工作,讓自己經濟獨立,不一定要從事研究工作。
 
 要做,就做最有挑戰性的  
 
陳玉如先在清大李遠鵬教授底下做博士後研究。「我非常喜歡在李教授的團隊裡工作,很想一輩子在那邊做博士後,但他覺得我可以作研究。有一天,他跟我說中研院在找一個做質譜的人。」陳玉如便前往中研院任職,以為自己只是單純作質譜服務就好,沒想到當時任職所長的陳長謙院士期許每位研究人員都要有好的學術研究成果!「前兩年真的不知道要做什麼,整天畫機器設計圖,畢竟我的專長就是設計儀器、做質譜儀。」陳玉如說:「後來,因為同事鄭建中的建議,我開始接觸DNA,才從儀器跨到生物分子的分析!」
 
「DNA只由4個單體組成,它的方法學相對比較簡單,後來覺得挑戰性不夠,而那時也意識到自己好像有點能力作研究。於是我開始想,自己可以做什麼?後來接觸到蛋白質體學,發現蛋白質的種類、組成極為複雜,直到目前還沒人知道全人類有多少種蛋白質,可能是幾百萬種,挑戰性極高,所以我決定鎖定蛋白質作為研究主體。」這個過程說來簡短,卻花了陳玉如4、5年的時間。「畢竟是跨領域,我一方面要學新知識,先從別人已知的方法去了解這個領域在做什麼,再去探究有沒有什麼新的問題是需要解決的,如果有的話,我的能力夠不夠?我的實驗室、還有台灣的環境能不能去問這些問題?」
 
「過了那個階段,就順多了。因為化學是一門基礎學問,我發現化學家可以做很多事情,譬如創造新方法、新的分子來幫助人類去了解很多生物上的答案或問題。」陳玉如說:「我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對社會做出貢獻,所以先從蛋白質的角度,去了解癌症的機制,甚至未來可以用蛋白質作為癌症的檢測。也期許自己所開發的新方法、新策略可以幫助臨床的問題,能夠從蛋白質的分子層面找到答案。而一旦牽涉到臨床醫學問題,研究方法設計及執行就會很複雜,難度相對高很多。但這是我的夢想,儘管很難,還是會一直朝這個方向邁進。」
 

用冒險精神做實驗 陳玉如看見不一樣的風景

 
「三毛影響我很大,她讓我更認識自己。我喜歡冒險,喜歡做困難的問題。為了探索蛋白質新領域,我的實驗室曾經四年多沒有任何成果。我很感謝實驗室的學生及助理願意埋頭苦幹、共同努力。我覺得,研究過程中,面對挑戰性高的課題時,要不要堅持下去,需要勇氣和耐心去做決定。」從小到大,始終做好該做的事,人生因此被帶到預期之外,陳玉如滿是感激地說:「現在,我很喜歡我做的事情,難度越大,就越想去挑戰它。人生無法預知會走到哪裡,不設限,努力在各個階段激發自己的潛力。就像當年的三毛,勇敢地去沙漠探險,才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資料來源
  • 原標題:不設限,冒險去–陳玉如的化學反應式人生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