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科學與人文的美麗交會─張國恩的跨領域人生

102/12/09 瀏覽次數 8083
「文薈廳」是臺灣師範大學最古老的仿哥德式建築,歷經一年多的修復,於2011年9月重新啓用,成為一個充滿藝文氣息的人文空間。多年前,「文薈廳」的存廢曾在校內引起論辯,直到被指定為市定古蹟才平息。而一手推動「文薈廳」修復計畫的,就是工科背景出身的張國恩校長。喜愛閱讀的他,擁有濃厚的人文情懷,不但在學術研究上展現跨領域長才,也將臺師大打造為一個兼具理性與感性的校園。
          
 出乎預料的人生路徑   
 
「我是漁村長大的小孩。父親是船長,從小家裡有吃不完的海鮮。小學時,基隆商港正在興建,海邊變沙灘,記憶中的童年都在玩。」張校長說,自己沒有顯赫的家世,父母對小孩的期望是能找份正當工作就好。所以,日後走入學術,實是始料未及。「國中畢業後考上基隆高中,但我嬸嬸認為男生應該要往外發展,就把我抓到台北的國四班補習。1年後,我考上附中、臺北工專。但考量到工專畢業能直接去上班,所以就選擇臺北工專。」
 
不料,技職學校的課業也不輕鬆。「專一開始讀原文書,很辛苦,拚命查字典,查啊、背啊,後來發現,只要突破前3章,後面就沒問題了。」在苦讀的過程中,張校長對工程產生了興趣。「原文書結合了理論和實務,很有趣,這樣讀著、讀著,專三時突然開竅,好奇心來了,什麼書都想看、都想了解。」因為讀出興趣,張校長曾想過要繼續進修,但思及家裡的經濟狀況,他還是選擇先當兵、再就業。
 
「當完兵,就到電子公司上班,先做生產線工程師,後轉為設計工程師。工作壓力非常大,每天睡覺時間很短。以前念電機,和硬體有關。後來的產業發展已涉及到電腦,得跟軟體結合在一起,這才意識到自己所學有些不足。」幾經考慮,張校長決定繼續進修,先在臺灣科技大學取得大學文憑。接著,花了五年半的時間,完成臺灣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碩、博士學位課程。
 
「儘管這一切都不是自己當初預期的,但在進修過程中,卻不覺得苦,可能是因為興趣有培養起來。臺大電機研究所分很多領域,我做的是『電腦輔助設計』,就是用計算機的專業,來幫助、解決電路設計,所以要懂電路設計的細節,也要懂計算機演算法的發展,等於整合了電機領域裡面兩個次領域。」有了這種跨領域的經驗,張校長笑說:「後來我到臺師大服務,面臨資訊和教育的整合及挑戰,覺得就沒這麼困難了。」
 
 邁向跨領域  
 
1987年,臺師大剛成立資訊教育系,需要電腦硬體教師,張校長便前往應徵。「資教系主要是培育高中職的資訊老師。來到這後,發現教育也是一門專業,我卻沒學過。而在研究領域方面,一開始是延續博士階段的研究,後來嘗試做電腦輔助教學研究。那時發現電腦輔助教學比較強調動畫、多媒體部分,鮮少呈現出教育內涵。我進而意識到自己的教育知識真的不足,甚至很多教育名詞都不懂,當然無法清楚知道教育應用的內涵。」
 
張校長心想,若想對臺師大有貢獻,就得先了解教育的需求在哪裡,於是決定自行進修教育這門學問,開始大量閱讀教育方面的書籍,包括認知心理學、教育理論、教育統計學、教育研究法……張校長笑說:「我花了4年時間來建立自己的教育知識素養,這個過程就好像讀了一個教育博士!而我的研究也從本來是純電機,慢慢轉換到如何把資訊運用到教育方面,成為真正的跨領域學者,懂教育,也懂資訊,而且覺得教育更有趣,因為它偏向『人』。」
 
對「人」很感興趣的張校長,在數位學習的研究上也「一發不可收拾」。他說:「因為工作關係,我經常去學校訪視,可從中觀察老師們的教學情況,發現很多實務上的問題,每個問題都值得去研究。而且電腦的變化很快,一開始是單機版,現在又有網路,而要將網路運用到教學,又會衍生更多問題。平台不同,延伸的問題就不同,再加上不同年級、不同科目,所組合出來可研究的空間真的很大,能提出的研究問題也非常多。」
 
 閱讀開心眼  
 
作為一位成功的跨領域學者,張校長說,觀察力是很關鍵的一種能力。「這可能跟我喜歡閱讀有關。因為在閱讀過程中,你必須知道書本的重點,去發現書中想要表達的理念,這就是觀察力的培養。所以,當我去學校訪視,就必須運用自己的觀察力去找到問題,並延伸出更多的問題。」此外,在閱讀過程中培養出來的理解力,也讓張校長當初成功地以自修方式來學習教育相關知識。「所以,我常說,『閱讀』真的很重要。」
 
張校長的閱讀習慣是在工專時期培養起來的。「專三開始探尋人生價值,總想找答案,就找書來看。一開始挑自己喜歡讀的,讀了之後,好奇心越來越大,變成什麼書都讀,包括天文、物理、歷史、佛經……等等。在閱讀過程中,理解能力也越來越高,並漸漸形成一些自己的想法與主張。」然而,張校長是否找到了答案?他心有所感地說:「我想,最後找到的不是答案,而是人生體驗。人生的體驗無法預測,我們無形中被安排做的每件事,都有它的意義。我覺得人生的意義不在找到答案,而是認真地過每一天,這就是最重要的答案。」
 
「除了要認真過每一天,人還要有『同理心』和『另類觀點』。有同理心的人,都比較熱情,畢竟他能站在別人角度去看問題,不論是站在一個機構、或是站在學生的立場。而另類觀點即創新思維,從不同角度觀察一件事情,往往能在危機中看見契機。」多年來,張校長以「閱讀」開心眼,以「體驗」來展開生命的廣度與深度,而同理心和另類觀點,也讓他擁有了橫跨科學與人文的豐富人生。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