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買「二手車」靠「大數據」–舊產業「SAVY」的新應用

105/05/03 瀏覽次數 2034
「網際網路」自上世紀80年代起快速地發展,且全面地融入我們的生活,緊接而來的「智慧型手機」浪潮,更是推波助瀾地讓我們深陷「數位化」的世界。網路購物、轉寄e-mail、facebook打卡、瀏覽網頁、line對話......這些我們現在習以為常的行為,其實都會伴隨著留下大量的「數位資料痕跡」,隱然表現出我們個人的「行為特質」。

因此,如何處理、運用這樣海量的「大數據」(Big Data),以作為各領域制定發展策略的參考或根據,已成為近年來相當熱門的話題。

「SAVY」公司創立于2015年夏天,這個團隊最初是由三個年輕人所創立,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其產品觸角就已經延伸到海外多國;而讓他們一炮而紅的秘訣,便是積極應用「大數據」概念的「autoInsight」,這個成就也讓他們獲得2015年科技部「創新創業激勵計劃」(FITI)之「創業傑出獎」。

「大數據」是企業自身的問題,而非技術的問題

Google、facebook.....這些高度依賴「網路」與「數位資訊」的大公司,每天經手與存取的資料量,都如同大海般的巨大。如何處理與應用這些看似毫無用途、且又極其雜亂無章的數據,便是他們最大的挑戰。

事實上,這些公司已經在這些「大數據」的寶藏中找到某些端倪,並成功地獲得幫助:他們借由分析「使用者」的身份背景、使用習慣與偏好,去找出客戶可能感興趣的「主題」,並推薦給合作的廣告商;這種把「適當的」廣告,盡可能傳遞給「可能有興趣」的族群,大幅提高了廣告的「效益」;另一方面,消費者也可以減少接觸「垃圾廣告」的機會,並方便的獲得「有用」的資訊,這種雙贏的方式正是一個成功運用「大數據」的範例。

但事實上,並非每個公司都能從「大數據」中獲得好處,其關鍵就在於對「大數據」的迷思。「SAVY」公司的創辦人兼執行長汪庭宇分析說:「Big Data」的運用,必須靠三方面合作才能成功。首先,「企業」必須先釐清想要解決的是「問題」還是「需求」;再由「數據分析人士」,從海量資料中去篩選、歸納出有用的數據;最後,還得由具有相關專業背景的人士去判讀篩選的結果,才能轉化成實際的對策。

可惜的是,現階段有太多的大企業收集了一整屋子的資料,便期望「數據分析人士」能從中「提煉出」什麼好產品,這根本是緣木求魚的作為。

買二受車,不再只靠運氣

「autoInsight」是「SAVY」推出的第一個產品。產品的發想,即由公司創辦人親身的經驗而來:汪庭宇留學美國時,發現當地有相當大的「二手車」需求市場;美國人買二手車,有近三成的比例是在網路上找尋個人賣家,但因大部分人都是不懂汽車的,且交易時,多數人也只能參考某種內容單薄的「車輛歷史報告」,但對於車輛的現況,卻是無法深入了解。雖然這是一種常態,但實際上卻存在著高度的風險。

汪庭宇因自己熱愛汽車,對汽車經驗豐富,便結合自身所學,與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研發了「autoInsight」。「它其實是大數據的概念,在現實生活上的小應用而已」,他如此解說。

「autoInsight」是一整套的資訊服務,它包含了某台車,過去「歷史報告」的意義分析,以及提供該款車輛,在各論壇與社群網站上的綜合評論。比較特別的是,團隊會在車輛上安裝一種「OBD」(On Board Diagnostic)小裝置,在試駕的過程中,裝置會記錄下車子的各種反應數據;再透過這些數據的分析,便可客觀地了解車輛的實際狀況。這概念,如同對車輛進行一次基本的「健康檢查」。最後,團隊還可依照上述的訊息,去推測這台車「未來」可能的狀況,以供消費者做全面性的考量。

「autoInsight」現階段,雖僅針對個人在購買二手車時,提供一種全方位的資訊服務;但這種「OBD」所記錄的資料,長期累積之後,又可以轉變成另一種客觀的資料庫,又可為日後購車的人士,提供一個更貼近現實經驗的參考。

一流的團隊,開始時也吃鱉

「SAVY」團隊是由三位臺大資訊工程的高材生共同創立,雖然是學長與學弟的關係,但因志同道合,合作起來倒也相當有默契。他們三人在學校時期,即曾合作參加各項國內、外大型比賽,也獲得了許多亮眼的成績。離開校園後,三人分別進入不同公司就業與出國深造,直到2015年才再聚首,並成立了「SAVY」。

擁有如此頂尖的人才,兼具理論與實務的經驗,「SAVY」團隊的發展應該是前途光明的,但事實上並非如此。汪庭宇說道:「由於大家的背景相同,溝通良好,團隊成立初期,便很快地決定要利用『大數據』為核心來做。但由於這是一個觀念上的東西,團隊雖有分析能力與技術,國內大部分企業卻一時沒法接受我們。」英雄亦有無用武之地,團隊四處碰壁,最後他們改變策略,先縮小範圍,找一個現實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試著用這個概念去設計方法解決,倘若能成功,便可以用來說服其他客戶。如此,「autoInsight」便是他們破釜沈舟的產品。

「autoInsight」的發展也非一帆風順,團隊一開始在國內推廣時,也是到處碰壁,因為民情與法規都極不適合。調整方向後,把目標轉向美國市場,近半年來已獲得良好的評價;比較特別的是,團隊從未在美國以外的市場推銷過,但近期卻接獲許多其他國家公司的詢問,顯示「autoInsight」的概念符合需求,前景相當看好。

「新創」是條極其艱辛的路

汪庭宇回首過去這段經驗,認為從事「新創」事業,「人」是非常重要的:要有志同道合的一群人一起努力,並都要有永不放棄的決心,然而這只是最基本的;另外更需要注意的是,這群草創的人,最好不要是單一背景;亦即多樣化的背景,會讓團隊有更大的思考廣度與彈性。以「SAVY」為例,假設一開始能有更多不同背景的人才加入,團隊便不會太「自我感覺良好」,遇到困境時,調整發展的方向與速度應該可以更快,不至浪費太多的時光。

最後,汪庭宇也特別提起科技部的「 FITI」大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autoInsight」的獲獎,除了得到實質的資金補助外,更重要的,是透過這個活動,能讓團隊接觸到許多重要的「人」,諸如業界重量級的「導師」,以及雖在不同領域,但卻有相同情況的優秀人才,可以與其進行合作與經驗交流。

「大數據」是一個極新的概念,它雖源自以「數位」為本的科技業,但日後的應用範籌,應該可擴及到許多「傳統產業」;此外,零售消費、媒體廣告、甚至政黨選舉,也許都有機會借此獲得全新的助益。「大數據」應用的下一個分支,是「推薦系統」,它的概念是藉由分析個人過去諸多行為所留下的「數位痕跡」,去「推薦」你未來可能「需要」、或是「感興趣」的東西;前述的「網路廣告」即是一例,而「SAVY」團隊也已經做好規劃,準備給大家的未來,提出更多、更好的「推薦」。

註1:汪庭宇先生創業團隊參加科技部「創新創業激勵計畫競賽」於104年第二梯次選中勇奪創業傑出獎殊榮,並獲200萬創業獎金。
註2:科技部推動「創新創業激勵計畫」之目的,在鼓勵我國年輕研究人員創業,引導高等教育研究機構建立創新創業文化,並營造研發成果或創意產業化的友善環境。該計畫每年舉辦兩梯次的創業團隊評選,每梯次遴選至多40個團隊,藉由系列課程與實作研習、國內及矽谷成功華人創業家與創投家擔任業師,並由國研院、3個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提供原型開發支援、技術試驗場域、資源轉介服務等,經過3階段的評選及決選、小額創業資金挹注,以及舉辦天使創投媒合會,協助團隊創業。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