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創意加值:創意加值 加速築夢

103/10/06 瀏覽次數 8027
相信大家都看過科幻故事,也都知道故事裡的科技產品是作者想像出來的。但是像漫畫《哆啦A夢》裡的翻譯機、超級握力手套等好用的道具,在漫畫出刊之後,真的研究發明出來了!依照目前科技快速發展的情形,只要是好的創意點子,總有一天會成為真實的產品出現在我們周遭,實現科幻夢想。

到底能不能成真?較好的創意會被優先實現和採用。而一個好的創意者應具備兩個條件,一個是行動力,另一個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創意要靠這兩種能力來加值。

創意加值的過程像拼圖

創意加值的過程就像拼圖,拼圖的人要先在腦海裡「看」到全部的圖像,再「找」到每片和每片之間的連結,這樣才能慢慢把圖「拼」起來,也才能圓夢。

底下要介紹這幾年來由科技部工程司支持推動的圓夢專案計畫 ─ 「跨領域創意加值推動計畫」。最初的概念來自工研院南分院在2009年主辦的「創新蜂巢」加值工作營,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具工程背景的我參加了這個工作營,和來自不同領域包括設計和管理背景的成員組成4~5人的團隊。短短3天內,從互不認識到腦力激盪、評估可行性,從而提出幾個有益社會的產品概念設計,並在結訓當天發表成果。

我當時提出的概念設計是「樂活之眼 ─ 探索帽」,現在回想起來仍是個很先進的穿戴式裝置。成果發表會時,評審委員針對各組的設計提供可行性的建議。

圓夢計畫

這種結合不同領域的成員,從創意發想到評估可行性的運作方式,在因緣際會下得到前國科會工程處處長蔡明祺教授的支持。於是在2009年10月成立了「跨領域創意加值推動計畫」專案辦公室,正式對外公開徵求「跨領域創意加值計畫」的圓夢計畫,目的是讓在學界的老師能實現把創意變成產品的夢想。

我多年來深耕於金屬成形研究,具有模具設計、智慧型製造系統、虛擬工具機等的知識。我就運用這樣的知識背景帶領圓夢計畫,協助實現好的科技想像。圓夢計畫目前已進入第四屆,擁有約700人的跨領域創意加值社群成員,專案辦公室不定期舉辦各種社群活動,讓大家互動與交流,吸收更多的知識。

參加圓夢計畫要通過三關考驗,分別是創意方案、可行性評估,以及原型製作。每一關經過審查通過之後,要在這一關裡進行加值,才能申請進入下一關,每一關的任務和挑戰都不一樣。

第一關:創意方案

第一關是創意方案,任務是設計一個有利於社會的未來產品,過關指數是三選一。報名創意方案的人稱為「創意方案的擁有人」,是圓夢的主角,專案辦公室只是從旁協助。圓夢計畫到第四屆以來,總計收到近500件來自大學院校、醫院的創意方案,入選數有184件。

創意方案分成「綠色科技」和「橘色科技」兩大產品設計主題。「綠色科技」指的是環境友善性、對地球的關懷;而「橘色科技」指的是人本關懷及帶給人類健康幸福,是由成功大學電機系王駿發講座教授於2009年提出的。不論是綠色或是橘色的產品設計,都希望能夠改變世界,讓社會更美好。

入選進入第一關的圓夢主角,要趕快招兵買馬組成跨領域團隊,從「創意方案的擁有人」變為「團隊領導人」,帶著原先的創意方案尋找解決方案。利用問題情境尋找可以解決問題的關鍵技術和知識,重點是要知道在創意變成產品的過程中,缺少哪些人才或技術,才能找到合適的對象組成跨領域團隊,就如同拼圖時要能夠找到殘缺的片段。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想要實現夢想,就要靠團隊的支持和眾人的力量,找到一起創「做」的跨領域團隊來「加值」。

一個好的創意往往需要累積很多時間和知識才能實現,若沒有參加圓夢計畫,這些創意可能永遠被埋沒,而不會有機會成真。

第二關:可行性評估

組成跨領域團隊才有機會晉級到第二關,進行可行性評估計畫,任務是跨領域溝通及知識整合,過關指數是二選一。除了入選的「創意方案擁有人」有資格申請第二關之外,從2012年開始,執行成果優異的前瞻概念設計團隊主持人經推薦也可以申請第二關。我們嘗試結合擁有美感與豐富想像力的「設計人」,以及掌握關鍵技術的「科技人」,期望在這個屬於開放式創新的環境裡,讓科技和設計碰撞產生更多的火花。歷屆已有152個跨領域團隊籌組成功,將近80個團隊晉級到可行性評估計畫階段。

跨領域團隊需要評估原先的創意方案是不是可行,是不是能夠按照構想模擬出未來產品。工程領域的角色負責技術加值,以驗證未來產品的可行性;管理領域的角色負責市場可行性評估,以檢視未來產品的實用性;設計領域的角色則要根據以上的評估修正產品設計,彼此分工與合作。

團隊主持人的挑戰是跨領域溝通、協調,以及整合各項資源,以找出不同專業領域知識連結的關鍵點,唯有把每一片拼好才能完成拼圖。首次擔綱重責的團隊主持人會遭遇很多困難,例如跨領域團隊是跨界和跨校合作,出現衝突的時候應該怎麼解決?專案辦公室會不定期舉辦社群活動,邀請歷屆成功圓夢的主角回來分享甘苦談,傳授個人經驗與跨領域溝通祕笈,讓大家能順利圓夢。

跨領域溝通的三大祕笈

祕笈一:要「科普化」 各人都應捨棄較難懂的專業立場,或先把自己領域的專業「科普化」。要儘量簡單易懂,方便其他人理解,才能節省很多辛苦溝通的時間,快速加值。

祕笈二:齊心協力找出解決方案 一開始設想的解決方案若不可行,或在過程中找到更可行的方案時,各成員應目標一致,利用多重管道分享、交換知識,才能適時調整,齊心協力找出最佳的解決方案,並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修正原先的創意方案。這時,團隊主持人應該塑造一個讓成員可以互動交流的平臺,像拼圖板,讓大家處在一個平和的空間,利用正式開會或非正式聊天的方式來交流。不管是虛擬的網路溝通,還是大家聚在一起討論,只要能凝聚團隊心力和形成共識,就是好的溝通方式。

有時候「討論」也是一種很好的知識交換過程,雙方都把自己認為對的和有用的知識拿出來討論,以便了解各自的優缺點。最後留下對整體利益最好的部分,也可以刺激新知識的產生,累積每一位成員的知識厚度。

祕笈三:要保障每一個人的權益 根據經驗,較年輕的成員擁有較多的創意想像空間,也較接近未來市場的需求。因此,不應該忽略每個角色,應該妥善分配他們的發言權。團隊領導人也需要留意大家的利益分配,先把利益分配按照貢獻比率規範好,最好能夠簽訂同意書,避免將來發生利益衝突時傷害了彼此的感情。

除了跨領域溝通、促進不同知識的交流和整合之外,在創意加值的過程中,還要留意專利的申請,以保障未來產品可以在市場取得優勢,也可以預防別人侵權。

完成第二關可行性評估計畫時,也是創意越來越接近產品雛形的時候,是圓夢的關鍵時刻。專案辦公室會舉辦期末審查會,讓各團隊在審查會上發表,並且利用動畫模擬或模型展現成果,展示圓夢的可行性和爭取第三關的過關資格。

第三關:原型製作

第三關的任務是製作出未來產品及商品化,過關指數是三選一。累計至2014年4月,共有三屆27個團隊晉級到第三關,成功地從創意方案過關斬將到製作出原型品。沒有晉級的團隊也不用灰心,因為還有其他圓夢的管道。已經和廠商簽訂合作備忘錄的團隊,可以申請科技部產學合作計畫或經濟部科專計畫等補助,繼續完成原型品製作。

通過第三關的要求是評估呈現製作原型品的必要性、未來產品對綠色或橘色關懷的價值、是否符合市場期待等,並評量各團隊是否達成第二關可行性評估的任務,以及是否值得再花時間和資源把原型品做出來。

圓夢的價值

成功晉級到第三關原型品製作的團隊,目標是商品化。不管是再修正產品功能、美化外觀或降低成本等,都應該更趨近市場的需求,然後進一步試作出原型品。如果說可行性評估是個考量所有可能性和複雜的驗證過程,原型品製作階段就是化繁為簡、實作與修正的實現過程。

從報名創意方案一直到完成原型製作計畫,總共歷時約1年9個月,差不多是一個碩士生進行研究的時程。參與的同學除了進行研究之外,還可以認識不同學校、不同領域的學生,以及學習跨領域溝通技巧、系統整合和知識創新的能力。這些經驗是在其他計畫中不容易得到的,將來到了職場,自然比別人多了實務經驗,也增加了競爭優勢。

有些團隊在計畫進行期間,完成很多種版本的原型品,試了又試,改了又改,甚至不排斥打掉重建。高苑科技大學電機系吳上立老師的團隊在進行「可跨越階梯障礙之個人行動載具研製」原型製作計畫時,竟然把門拆了,只為了讓功能變強大的產品能夠進入實驗室。他們在創意加值過程中也一併加值了團隊的熱情!

有關第一屆到第二屆的計畫成果,已經編印成專書《國科會跨領域創意加值成果專書》,在2013年6月出刊,記錄21個團隊圓夢的故事,也是21個豐收的加值旅程。雖然中間過程很辛苦,圓夢的熱情卻支撐著大家走到最後。

創意變成生意

終於衝刺到最後一關,完整拼出創意拼圖後,還不算是結束,還要把這些拼圖推到市場上。我們擴大舉辦圓夢計畫成果發表會,廣發英雄帖,號召各路創投天使和買家,把經過無數次「創意加值」的未來產品「嫁」出去。唯有找到廠商投資,才算真正美夢成真,把創意變成生意。

2011年2月,在成功大學舉辦的第一屆發表會現場,雲林科技大學游元良老師的團隊把成功打造出來的漂遊海灣原型船運到了現場。這艘船的尺寸是500 cm(長)× 400 cm(寬)× 100 cm(高),規模大到無法進入會場,只好擺在大門前面的廣場展示,是當天最大的創意加值作品。

實在很難想像這艘船在圓夢以前,只是一個想利用太陽能發電來普及浮潛活動的概念設計。經過游老師團隊一年多的努力加值,在發表會當天把原型船呈現在大家眼前,帶來了莫大的感動與震撼,媒體也爭相報導。目前這艘原型船仍繼續參與各項展覽會,不放棄任何商品化的機會。

發表會之後,專案辦公室繼續協助各團隊參加各類技術商談會和展覽會。3年來,圓夢計畫成果參展件數達28件。因為這些未來產品的詢問度很高,我們在「臺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國科會創新館所舉辦的商談競賽中,分別拿到了第一名和第三名的榮耀。

為未來加值作準備

由於發明展開放免費入場,一連4天的展覽期間,每天都有大批參觀人潮,從學生到銀髮族都對圓夢計畫的主題展示區感到興趣,這是因為展示的綠色和橘色產品有實用價值。很多人在實際操作、體驗後,提供了寶貴的建議。有的會很犀利地批評,或建議哪裡還需要調整,負責解說的學生必須非常熟悉產品的功能和規格,才能清楚地向大家介紹或回答問題。

所有參展的學生不只在大型國際展覽會中增廣見聞,也增加自己對產品的信心,更認識其他不同的產品,甚至可以幫忙介紹其他產品,無形中「儲值」了不少知識,成為研發下一個產品的原動力。創意在時間的長河中流動著,永遠不會結束,一找到機會就加值,激發出更多的創意。

從第一屆發表會之後到今年4月,總共38個月的時間,圓夢計畫從總計184件入選的創意方案中,成功推廣了5件產品技術移轉到產業界。其中,遠東科技大學陳玉崗老師團隊的「智慧型節能裝置系統」是直接技轉給廠商。圓夢計畫從一開始的意外播種、發芽、抽枝到結果,創造出13件擁有綠能商機的產品,以及14件守護弱勢族群的橘色關懷產品。感謝所有熱情參與計畫的跨領域團隊。

最後,要特別感謝所有的專案團隊工作伙伴,包括「創新蜂巢加值工作營」的伙伴 ─ 工研院機械所賴麗惠研究員,以及協助設計創新性評估的義守大學陳國祥教授、負責綠色價值評估的成功大學陳家豪教授、負責橘色價值評估的張志涵教授、負責跨領域知識價值鏈整合評估的陳淑惠助理教授,以及推動前瞻設計概念發展的團隊 ─ 臺灣科技大學陳玲鈴教授、聯合大學洪偉肯助理教授,更感謝專案辦公室陳慎微、許丹薰、鄧之宜和許寗4位助理的幫忙。

圓夢計畫從2015年6月起將轉型進入組織永續,規劃持續以不同的形式幫助大家跨領域進行創意加值,以拼圖的方式築一個從科幻故事變成科技產品的真實美夢。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