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方說,有一種分子膜塗布材料DP-PPV的化學鏈排得非常好,整個結構看起來像一個米老鼠的頭:底下1個頭、上面2隻耳朵。這種結構在傳電時會互相干擾,於是就以聚合反應方法令其耳朵上長角,以便隔開化學鏈。採用這個策略後解決了一些問題,相關研究成果刊登在2005年的《高分子》(Macro-molecules)及2006年的《聚合物科學雜誌,A輯:聚合物化學》(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Part A:Polymer Chemistry)。
新製成的奈米分散材料,經實驗證實和原本的薄膜材料比較起來,它的螢光強度與發光效率可以提高好幾倍。把它放在電子顯微鏡下可以觀測到規則性的奈米孔洞,它們的排列形狀與蜂窩頗為相似。相關研究成果刊登在2006年德國的《應用化學雜誌》(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之後實驗室人員繼續延續這概念,實際製作出新的發光元件,進一步證實「奈米結構增強螢光效果」概念的可行性。研究成果刊登在2007年英國的《材料化學雜誌》(Journal of Material Chemistry)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