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75年, 行政院第八屆科技委員會接受美國農業科技顧問Sylvan Harold Wittwer建議,台灣應制定種原蒐集的長短程目標,並成立一現代化種子庫,以保存這些珍貴的遺傳資源。據調查,全球已知的維管束植物約有24萬種,在台灣就有四萬餘種,相較於其他地方,台灣可稱種原豐富的地區。會後,農委會指派農業試驗所研究興建植物種原庫的可行性,並由當時所長杜金池博士主持,成立小組開始規劃。
美國則走傳統路線,在美國農業部下設立種原研究室,負責全美國種原保存的規畫與指導,並在美國各重要地點都設有種原庫(分成短期種子庫及現場異地保存園) ,並以Genetic Resources Information Network互相聯繫。參訪後讓小組成員獲得了3個啟示:植物種原保存要有分散保存的概念;須有資訊管理系統加以整合管理;要有備份保存。整個系統的核心是位在美國西部科羅拉多州州立大學旁的國家植物種原庫,這裡保存了所有能以種子形態保存的種原。經過實地考察後,發現美國之所以把種原庫設立於西部,是因為當地溼度低,溫度適宜且緊鄰大學,可獲得大學支援研究人力,和研究保存所需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