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生活創意設計:從學設計到設計學

99/09/02 瀏覽次數 25123
看到這樣一個標題,相信大家的心裡馬上有很多疑問,甚麼是「設計」?「設計」要學甚麼?「設計」要到哪裡學?為什麼要學「設計」?「設計學」又是甚麼……

設計原來不是一項專業的學習科目,學校裡也沒有獨立的設計科系,可是現在它已演變成一個炙手可熱的學習領域,不僅已成立科、系、所、博士班和學院,在日本更有設計大學,如 Nagaoka University of Design 和 Kobe Design University。

也就是說,設計不但是一種專業(像以此為職業的設計師),也漸漸成為一種學術的領域(設計學)。設計組織也從工會/公會、設計師協會,慢慢演變到現在成立了設計學會,例如中華民國設計學會成立於1995年,而現今最具權威性的「國際設計研究學會聯合會」,於 2005 年 11 月 1 日在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院成立,每兩年由各國爭取舉辦國際設計年會和研討會。

設計的教育

全世界最早的設計正規教育始於德國的包浩斯(Bauhaus)。臺灣的設計教育開始於民國 40 年代的零星短期課程,正式設計相關的學院教育則是:50 年代的專科教育 → 60 年代的大學教育 → 80 年代的碩士教育和 90 年代的博士教育。設計相關領域也從平面/包裝/商業設計、工藝設計、工程設計、建築/室內/空間設計、工業/產品/商品設計、時裝/流行設計、數位/媒體設計,擴展到創意生活設計等,設計已越來越專業分工且多樣化。

以往設計都和「藝術」擺在一起,例如 School of Fine Arts 或 School of Art and Design,儼然它們是孿生兄弟或是很親密的朋友。然而,實際上設計跟許多領域都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像工程(臺灣早期設計相關科系大多隸屬於工程學院)、管理、人文、科技等。換句話說,學「設計」是一種跨領域的學習。從演化的角度來看,設計已漸漸發展和蛻變,從「藝術的」設計演變成「科技的」設計到「科學的」設計,從有形實體設計演變至無形系統/服務/社群福祉的設計等。

設計當作一種專業

在臺灣,最早和設計相關的行業可能是包裝、廣告和建築、工程等的工作,產品的開發設計則在電子/電器和交通運輸工具(腳踏車/摩托車)產業發展後才開始興盛。後來,隨著經濟發展,國人生活日漸富裕,對於個人生活用品、裝扮、環境景觀、運動休閒等也較以往講究,於是流行服飾設計、景觀/室內裝潢設計、玩具設計等相關行業也隨之熱絡。

近年來開始推動文化創意產業,許多新興的設計專業,像數位媒體設計、活動設計、場域氛圍設計、服務設計、創意生活設計、社會福祉設計等,已是時下眾所矚目且最具潛力的專業領域。相信它們很快會成為當紅的熱門行業,未來想學設計和從事設計工作的年輕學子也會越來越多。

但「設計」到底是甚麼呢?當我們談到設計時,可能指的是跟設計有關的關係人(people)—設計者、使用者、消費者、製造者和銷售者;相關的設計程序、方法與行為(process);設計產出結果(product)—物件、系統、服務等;設計專案(project)—團隊組織、資源分配、時程的掌控、設計績效等;設計原則(principle)—設計思維、理念、策略、政策等;設計典範(paradigm)—意義、信仰、價值體系等 6 個「p」。另外也可能是指專利(patent)、發表展示(presentation)、演練實習(practice),或對議題關懷解決的熱忱(passion)等共有 10 個「p」。

不論是學設計、做設計、教設計、管理設計或研究設計,都離開不了上述的設計內涵。

設計的重點在於「改變」現況,但有趣的是,「設計」本身也一直在改變,包括本質、特性、方法、理念、策略、價值判斷等,也都隨著時代潮流、社會趨勢、科技發展等的變化而轉變。尤其在經濟體系已由初級物資經濟、貨品經濟、服務經濟演進到體驗經濟,甚至到轉化經濟時,設計所扮演的角色或價值創造的重點都是不一樣的。

在產業界,從製造代工進入設計代工,再演化到自創品牌,或從製造、仿造、改造到創造這條路上,設計要怎樣發揮最大的作用?企業過去依賴執行長,後來又設立卓越中心,到現在重視環保永續的時代,對設計的意涵和影響為何?如果「軟實力」是國家未來的主要競爭力時,設計的威力在哪裡?這些問題正意謂「設計」與時俱變的特質。

設計是做「對的事」,管理則是用「對的方法」來做事,兩者相輔相成一同把事情做好。大部分企業體已經能理解到設計的重要性,並且充分利用設計的專業,把設計融入商品開發的程序中。

如果把所謂的「研發一條龍」—研發→企劃→設計→模製→工程→製造→銷售→服務,和宏碁企業總裁施振榮先生的「微笑曲線」理論相對照,可看出位在曲線兩端的研發設計和行銷服務所創造的價值,會高於中間的模製、工程和製造。因此他明確指出,台灣產業界應該提升到自主研發和創立自我品牌的層次,才有辦法獲取更高的利潤,且維持市場競爭力。其實這也意味著設計創新和營運管理的重要性。

設計當作一種學術領域

在進行設計專案時,必須面對各種相關議題或問題,例如使用性、審美性、市場接受度等,這些都必須分別探討、研究,以找到最合適的答案,因此必須進行市場調查、使用性測試、美感反應等相關的設計研究。

然而,在設計相關學術上所探討的範疇,可能遠超過在設計過程中所遭遇的問題。以「設計」本身當作研究的對象,包括設計本質、設計方法與程序、設計的管理與經營、設計策略、設計美學、設計衡量學、設計史學、設計教育、設計科學和設計哲學、設計知識體系的建構和方法論等的探究,也漸成一專門學術領域,稱作「設計學」。

設計的研究

設計要變成一個專門的學術領域,就必須不斷地進行研究,不斷地創造新知識並累積相關知識,進而建構一套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方法論和典範。相較於自然科學及社會科學,設計科學處理的往往是橫跨未來的議題、知識和可能性。換句話說,自然科學在「證明」一個事實,社會科學在「說明」一個現象,而設計科學在「發明」一種可能的未來。由此可知,設計研究的特質、方法和策略應該是有所不同的。

設計專業具跨領域的特質,往往需要全方位關照,包括設計的藝術面向、人文面向、科技面向、社會面向、經濟面向、生態面向、文化面向、工藝面向、政治面向、科學面向等。

設計其實跟其他專業領域或學門一樣,都要做專業的研究。如能在現有研究機構中,成立設計研究分支或部門,或是在國科會成立設計學門,以及成立像中央研究院、工業技術研究院等專門研究機構,並網羅專業設計研究人員進行設計的研究工作,絕對有助於設計在學術研究上的發展,這對我國在設計領域的發展會有莫大的幫助。

設計的行政

設計的基礎建設和設計的文化形成必須仰賴政府的政策推行。有不少先進國家(像英國、美國、日本、澳洲等)把設計當作國家競爭主力,並制定相關的設計政策,積極地把設計的威力應用到各層面上,不管是經濟工商產業、社會安全福祉、生態永續,政治、文化創新等,都有行政施行指導的方案。上下一致地貫徹方針,且漸漸融入工作、生活和休閒娛樂中,因而形成一種設計文化。

然而臺灣在這短短半個世紀(1950's ~ 2000's)內,「設計」從無到有,從非專業到專業,從專科、大學到研究所、博士班,從實務到理論,從技術到學術,從直覺到科學,一路走來倍感艱辛。秉持「設計師沒有悲觀權利」的精神奮鬥不懈,在國際設計認證和競賽屢獲佳績且肯定後,總算見到一線曙光,似乎越來越多人開始對設計產生興趣。

但在大家熱切想「學設計」時,不妨一同來思考,產業界、官方政府部門、學術教育界、研究社群等是否已準備好「設計學」了?若尚未完備,該往哪個方向努力呢?

個人覺得優質的設計人才養成,有賴於健全的設計教育系統;設計人才的出路和專業演練,要靠健全的設計產業來支撐;具前瞻性的設計遠見,一定得靠持續的研發創新;總體基礎建構和設計文化的落實,當然更要靠政府官方的幫忙。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