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美環保新法上路 將衝擊煤礦業

103/02/13 瀏覽次數 7593
新聞報導

美國能源局(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EIA ) 日前公布,今年 (2014年) 的煤礦開採量預計增加 3600 萬噸,年產量可望達 10 億 4千萬噸,較 2013 年增加 3.6 %。 EIA表示,近年來因低價的天然氣供應,造成煤炭需求銳減;不過,去年天然氣價格上升,煤炭需求因而上升,重新成為發電業的重要燃料。

然而,防治汞( 水銀 ) 汙染的新規範將使煤礦產量在 2015 年轉趨下滑,預估將超過 2500萬噸。產業分析師伊利亞斯‧強森 (Elias Johnson) 說,汞減量規範(mercury reduction rules)已使許多公用事業宣布將停止燃煤電廠運轉,不再投資在高昂的設備更新。

強森說,傳統火力電廠除役將導致未來兩年全美減少180 億瓦發電容量;將衝擊懷俄明州及蒙大拿州寶德河盆地 ( Powder River Basin )的煤礦業,此地區的煤炭產量占全美40% 以上。其他如阿帕拉契亞 (Appalachian) 地區,預計 2014年煤炭增產 350萬噸,但2015年會巨幅減少 1000 萬噸。

將煤炭銷往能源缺乏的亞洲,被美煤礦業視為挽救頹勢的契機,但卻難以實現;因為西海岸煤運港口已關閉,未來美國政府打算持續降低燃煤出口量。

不過,煤礦工業已開始抗議行動,反對環境部(EPA)的管制計畫。國家煤礦聯盟 (National Mining Association) 甚至公開指責 EPA這項計畫「大幅度地壓制煤炭,讓全美不再有燃煤電廠。」

支持EPA計畫的團體則指出,燃煤電廠是溫室氣體排放增加的主要來源,要減緩全球暖化,禁止燃煤產生的溫室氣體,本來就該採取此一手段。
 
新聞中的環境科學知識

能源政策的三項主要考量,是能源供應安全、經濟成本及環境保護。在各種能源礦產減量、全球暖化問題交雜下,政府如何面對高度倚重的燃煤電廠,考驗各國能源政策。

燃煤發電由於成本低廉且煤礦蘊藏量大,是全球主要的發電方式,燃煤發電約佔全球發電的40%,臺灣的燃煤發電佔發電總量的50%。

根據英國石油公司(BP)調查,煤礦的全球蘊藏量還可供開採155年,遠比石油(40年)和天然氣(60年)高;不過,燃煤有嚴重的環境問題,產生許多空氣汙染,其中包括第一級污染物汞,每發一度電即製造一公斤的二氧化碳,是燃氣發電二氧化碳排放的兩倍,因為全球暖化,聯合國跨政府間專家委員會(IPCC)報告早明確指出,必須降低全球燃煤發電量。

美國環境部基於職責,必須持續提出新管制政策,以有效規範燃煤發電帶來的環保問題。如此也勢必導致燃煤發電成本上升,高電價恐將成為趨勢。(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環境科學傳播與新聞產製」執行團隊編譯)
 
責任編輯: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校編:卓亞雄 | 聯合報
審校:胡元輝 | 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