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思覺失調症患者的「錯誤記憶」

99/10/08 瀏覽次數 31522
語意連結的產物:錯誤記憶

如果把「錢」、「闖空門」、「搶劫」、「手槍」這些字眼一一念給你聽,3 分鐘後再問你,剛剛是不是有出現「錢」、「手槍」、「搶劫」、「小偷」時,有很高比率的人會回答:「沒錯,剛剛念的就是這些字。」接著再試一次,不過換些新詞,像是「夜晚」、「床」、「枕頭」、「棉被」,3 分鐘後問你剛剛是不是有出現「睡覺」時,你大概也會說:「有。」

但事實上,「小偷」與「睡覺」並沒有出現在測驗中,但為什麼很多人會回答「有」呢?根據心理學的說法,這叫做「錯誤記憶」。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系李玉琇教授解釋,因為人會活化與呈現刺激(例如:闖空門、錢)相關的「語意連結」(像小偷),這種自動化與無意識的連結過程,會讓人們以為「小偷」與「睡覺」曾經分別出現在以上兩類不同的情境詞語中,錯誤記憶便由此產生。
這張「小偷關係圖」出現的名詞具有關連性,一般人通常會以「建立模組」的方式來歸納整理,進而記憶,思覺失調症患者的記憶運作模式卻非如此。<這張「小偷關係圖」出現的名詞具有關連性,一般人通常會以「建立模組」的方式來歸納整理,進而記憶,思覺失調症患者的記憶運作模式卻非如此。
思覺失調症患者的錯誤記憶
 
 李玉琇教授利用前述這種被稱為 DRM 典範(Deese-Roediger-McDermott paradigm)的實驗方法,對思覺失調患者(schizophrenia)進行「錯誤記憶」研究。她想,也許藉由思覺失調患者的記憶研究,可以讓我們對「記憶」的本質有更深入的認識,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心理醫學》雜誌(Psychological Medicine)。

李教授分別讓思覺失調症患者與一般人用「回憶」、「選擇題測驗」的方式,表現他們的記憶能力。她發現思覺失調症患者與一般人相比,對出現過的名詞有較差的記憶力,錯誤聯想到其他相關字詞的表現(錯誤記憶)則與一般人差不多。但是,思覺失調症患者卻有回憶出「不相干詞句」的現象,例如,進行與「闖空門」相關詞測驗時,患者會回想到「青蛙」或「水果」這種不相關詞,一般人則鮮有這種錯誤發生。

李教授表示,這種現象說明了思覺失調症患者記憶的「組織方式」與一般人不同。一般人習於使用「關連性」、「建立模組」的方式來歸納整理學習到的東西,思覺失調症患者卻可能有截然不同的記憶運作模式,讓「闖空門」與「青蛙」、「水果」產生了連結。

思覺失調症患者所繡之衣物(圖/cometstarmoon,wikipedia)
這個錯誤記憶的比較研究,讓我們看到大腦自有特殊的記憶組織模式,讓我們對記憶的「本質」有更深入的認識。李玉琇教授認為,「錯誤記憶」是人類「抽取概念能力」的「代價」。例如,當學生學習新知識時,並無法把課堂上老師賣力講解的內容整個「拷貝」強行記憶,必須把上課內容進行「概念抽取」、「整合歸納」要點後,才有辦法記憶。思覺失調症患者所繡之衣物(圖/cometstarmoon,wikipedia)
 
雖然「概念抽取」是一種有效率的記憶方式,但概念抽取的過程便容易產生有相關性概念的錯誤記憶。「錯誤記憶」是大腦為了記憶大量資訊而不得不付出的代價。

資料來源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