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一八六五年二月八日/三月八日孟德爾宣讀豌豆實驗結果
92/03/19
瀏覽次數
4551
王道還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二○○三年二月二十八日,是DNA分子結構揭曉的五十周年。五十年前的那個星期六早上,還不滿二十五歲的華生(James Watson),以模型組裝出正確的DNA分子結構–雙螺旋結構–將當時許多不同研究領域中的知識,凝聚在一起,開創了分子遺傳學。從此,生物學風貌丕變,因為生物學家終於有機會對生命的奧祕有個通貫的了解–從遺傳物質(DNA)到生物形質,甚至行為,「吾道一以貫之」。即將完成的人類基因組計畫,似乎是實現這個理想的最後一塊基石。
在這股慶祝的熱潮中,我們實在難以想像,當年認為「DNA分子結構」是個重要問題的人,似乎並不多;「DNA是遺傳物質」的概念,在學界並不流行。回顧遺傳學的發展史,「後見之明」妨礙我們看清歷史真相的例子,不只這一個,教科書裡當做遺傳學祖師爺的孟德爾(Gregor Johann Mendel),是另一例。
遺傳學的誕生
遺傳學大概是最古老的科學,攸關人類文明的起源。在舊石器時代,人類並不定居,共同生活的社群中,人數並不多。農業發明之後,情況就不一樣了,人類定居,大量人口長期生活在一起,有了經驗交流、思想砥礪的機會,才發展出文明。文明由農耕民族建立,是人類史的通例。而發展農業,除了必須找到適合的植物,還需要遺傳學知識,才能將野生物種馴化,培育出適合人類需要的作物。農業、牧業都依賴遺傳學。
但是,直到十九世紀中葉,實用的遺傳學知識雖然已經累積了許多,科學的遺傳學仍然是一片混沌。學者對遺傳學的原理,依舊在瞎子摸象。
一八五九年十一月,達爾文出版了《物種原始論》,提出天擇理論解釋生物演化的現象。天擇理論的關鍵,在於生物族群中有大量變異,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每個個體都與其他個體不同。而且,每個個體的生殖成就都不同。根據達爾文的理論,個體特質與生殖成就有因果關係。
但是,達爾文只能以經驗語彙描述生物族群中的變異,卻無法說明生物變異的由來。生物遺傳最教人捉摸不住的,就是既連續又斷裂。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是生物遺傳連續的一面。虎父出犬子,是生物遺傳斷裂的一面。至於演化,更是嚴重的遺傳斷裂了。
十九世紀中葉,比較流行的「遺傳理論」,是親代遺傳特徵混合說(達爾文支持的理論)。而所謂遺傳特徵,全是形態觀察,至於生殖細胞與生物成體形態特徵之間的發育過程,沒有人知道是怎麼回事。特定遺傳特徵的發育機制,例如花的顏色、種子的形狀,就更無法討論了。當時,還有許多學者,對於兩性生殖細胞扮演的角色,都搞不清楚。例如,有的植物學家認為花粉管最後會發育成胚胎,換言之,雌性生殖細胞並不參與胚胎構成。
孟德爾是在這種學術氣氛中從事著名的豌豆實驗的。
孟德爾
孟德爾一八二二年七月二十二日出生於一個農家,是長子,也是獨子。他的家鄉柏諾(Brno),當年屬於奧匈帝國,在現在的捷克境內,距離維也納一百八十公里左右,一八三九年就有鐵路通維也納。
孟德爾出生在說德語的地區,母語是德語,以德文寫作,自認是日耳曼人。捷克語他能說、能讀,只是寫作比較困難。
孟德爾從小就入學,但是他十六歲時,父親身體受傷,無法再工作。孟德爾不願回家當農人,就開始自謀生路,繼續求學。他十八歲進入一個兩年的大學預科學程,可是因為經濟壓力而輟學,最後由母親說服他妹妹「捐」出部分妝奩錢,才完成學業。
完成預科學程後,孟德爾已不想進大學了。但是他的物理學教授認為他是可造之才,推薦他進柏諾修道院繼續深造。這時孟德爾才二十一歲,卻必須為自己的一生做出決定。根據他的自述,他因為不想再受生存奮鬥的煎熬,而選擇了修道院。一八四三年九月,孟德爾到柏諾修道院報到。
柏諾修道院是個什麼樣的修道院?從當時柏諾主教的巡視報告,我們可以得到一個比較「客觀的」印象–主教指責修道院院長全力支持科學研究,荒廢了靈修。院長不為所動,他指出修道院在一八○二年接到政府命令,有義務為當時新成立的柏諾學院提供聖經研究、哲學(包括科學)、數學等課程的教師。院長還舉出院內兄弟的卓越研究成果,支持自己的立場。
一八四七年八月六日,孟德爾正式成為神父。他花了一年研習神學後,就開始承擔例行的神父職責,到醫院照顧病人。可是他卻受不了醫院內的景象。那時,貧病的人才會上醫院,而醫院因為資源不夠,髒、亂不堪,簡直成了病媒集散地。孟德爾身心受創,自己都成了病人。於是院長派他去教書。他在中學教數學與古典學,表現稱職,但是沒有通過維也納大學的教師資格考試,因為動物學考試成績太差。
一八五一年十月,修道院院長寫信給主教,建議不派孟德爾出任教區神父,而讓他去大學進修。於是孟德爾就進了維也納大學,待了兩年。他沒有必修課,修過的課裡,物理、化學、數學占了百分之七十,他也選了古生物學、昆蟲學、植物學、植物生理學。孟德爾一八五三年七月返回修道院,第二年夏天就開始進行豌豆實驗,實驗結果直到一八六五年才整理出來,在柏諾的自然科學學會分兩次(二月八日/三月八日)宣讀。
孟德爾遺傳定律
孟德爾對於自己的研究動機與歷程,並沒有留下什麼資料可供考察。這篇論文第二年正式在學報中發表之後,雖然有學者引用,但是直到十九世紀的最後一年–一九○○年–才有三個不同國籍的人,不約而同地「重新發現」它的意義。教科書將孟德爾冠上「遺傳學之父」的頭銜,就是根據他們的解釋。
學者以後見之明重讀這篇論文,指出孟德爾的思路是物理學式的,因此能以「生物形質受微小粒子控制」的概念(基因),設計實驗,並以統計學概念量化實驗結果。此外,孟德爾的雜交實驗,還有一個獨到之處,就是將雜交結果連續培養好幾代,觀察性狀的分布。可是,孟德爾為什麼這樣做,其他的學者如何看待這些高明之處呢?
十九世紀中,許多學者都從事植物雜交實驗,想找出遺傳的原理,但是另外還有一個更大的問題,涉及演化的機制:雜交能不能創造新物種?孟德爾這篇論文的兩個重要結論,就是分離律與獨立分配律。而從這兩個定律,立即可以得到「雜交不可能創造新物種」的結論。可是,一九○○年之前,學者讀孟德爾的報告,似乎什麼重要的概念都提煉不出來,為什麼?
於是,孟德爾想以豌豆實驗解決什麼問題?他認為問題解決了沒有?當時聽他報告、讀他報告的學人,如何解讀他的研究結論?成為有趣的科學史公案。
《物種原始論》一八五九年上市,第二年德文譯本就出版了,孟德爾仔細讀過。一八六二年,倫敦舉行世界博覽會,孟德爾到過倫敦參觀,他可曾想拜訪達爾文?
第二篇孟德爾論文
一八六八年三月三十日,孟德爾當選修道院院長。此後,他只發表過一篇科學論文。許多人認為,繁雜的院長職務是使孟德爾無法繼續研究的主因。不過,從他擔任院長一年多之後宣讀的簡短論文看來,顯然不是這麼回事。
原來他這次報告的,是以山柳橘屬(草本)物種做的實驗。他發現,山柳橘屬物種雜交的結果,與豌豆完全相反。他的豌豆實驗中,圓形種子與多面體種子的品種雜交後,第一代子代(F1)的種子青一色是圓形的,可是種下這些種子長出的成株,自花授粉後結出的種子(F2),有的是圓形,有的是多面體。也就是說,豌豆雜交產生的子代,不能衍生出「純系」品種。可是山柳橘屬則不然,雜交的第一代(F1),可以培育成純系,違背了分離率。
因此,孟德爾第一篇論文中的「孟德爾定律」,讓自己的實驗結果蒙上了陰影。第二年,這篇論文發表在學報上,孟德爾沒有訂購抽印本–充分反映出他對實驗結果的失望。要是孟德爾都不能證實自己的發現的確是「孟德爾定律」,怎麼能夠期待別人呢?
科學是集體事業
華生一九五三年將許多人的研究成果綜合在一起,為遺傳學建立了新的基礎。科學的遺傳學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誕生,也是許多科學成就的結晶。我們紀念重大的科學里程碑,習慣標舉個人的成就,忽視了科學是集體事業的事實。科學教育強調個人層次的好奇、觀察、發問等素質,在科學知識以爆發速率成長的時代,似乎已不合時宜。
孟德爾以「物理學思路」研究生物遺傳,得到「孟德爾定律」的例子,倒提醒了我們:跨學科的訓練非常重要。只怕今後會更重要。
【
科學史上的這個月
】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03年3月,363期,81 ~ 83頁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4/03/28
極端降雨來了,AI 如何預測並預防邊坡崩塌?
簡永昌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6/30
「防曬神隊友」變「皮膚殺手」?揭開奈米氧化鋅的雙面謎團
陳彥諺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6/30
別讓防曬美意變環境負擔!看農業廢棄物如何變身科技材料,吸附水中有害環境荷爾蒙
余國賓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教授
儲存書籤
114/05/15
眼見為憑?破解 AI 假照片的關鍵線索
吳孟倫
|
淡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助理教授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