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 年 3 月 17 日,就在愛因斯坦 26 歲生日的 3 天後,他在瑞士伯恩完成一篇論文,送到《物理年報》(Annuals of Physics)發表。在這篇〈對光的生成及轉化的啟發式觀點〉(On a heuristic point of view concerning the gene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light)的論文中,愛因斯坦提出光量子的觀念,而且精采地解釋了光電效應的原理。
這時,愛因斯坦又發表了「輻射的量子理論」,描述光量子在二能階分子躍遷中的吸收及放射現象,而且討論自發放射、誘發放射、及吸收的機率係數,後來被稱為愛因斯坦的 A、B 係數。這理論在 20 世紀後半葉雷射的發展中,成為重要的理論基礎。更進一步,愛因斯坦在這篇論文中說明能量是 E 的光量子,它的動量 p 可表示成 E/c,也就是說
p = E/c = hν/c = h/λ
其中 c 是光速,λ 是真空中的光波波長。然而這新的輻射觀念並不容易被人所接受,有好些年都被看成僅僅是一個假說。直到康普頓的實驗證明,才為愛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論奠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