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道五號雪山隧道因舉行防災演練,在2013年7月11、12日兩天的淩晨0時至4時封閉石錠-頭城路段的南北雙向車道。相較於一般短隧道,長隧道內發生意外事故時,若無事先規劃好防災措施,災害便會擴大。讓我們來看看,在使用便利的隧道時,如何守護長隧道內的安全。
關於長隧道與相關災害
歐洲大陸山脈綿延,在阿爾卑斯山脈沿線有許多著名的長隧道,而有些隧道在近年來也曾經發生數次的災害,這些災害多半是車禍引起的:連接義大利與法國的白郎峰(Mont Blanc Tunnel)隧道,曾在1999年由於1輛裝滿牛油與麵粉的貨車在隧道內發生事故,引發大火,造成39人死亡,此次災害是近年來最嚴重的公路隧道災難,火災引起的高溫一度達攝氏1千度,花了3天才撲滅火勢,並造成事故地點的崩塌。同年,在奧地利的陶恩隧道亦發生一起60輛車追撞的車禍,並引發火警,造成12人死亡。而瑞士的聖哥達隧道(Gotthard Road Tunnel),也曾在2001年發生兩輛卡車對撞,11人喪生。
在台灣,長度大於3公里的公路隧道為長隧道,分別有八卦山隧道、彭山隧道與大家熟知的雪山隧道,雪山隧道的長度在世界公路隧道排名第五,而其施工難度與施工時間長度也在國際工程界頗負盛名。由於工程技術的進步,隧道本身的安全性已然提升不少,但多數事故多為車禍引起,因此行車的安全與隧道災害的預防息息相關,而隧道亦有許多行車安全與防火的重要設施。
長隧道的行車安全相關設施
以雪山隧道為例,有許多與行車安全相關的設施,包括人行、車行聯絡道等橫向的坑道,還有位於兩主坑之間,平行於主坑方向的導坑,可供人車避難之用;其中人行的聯絡道每350公尺就有1座,配有緊急電話,拿起話筒便可與行控中心聯繫。而另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號誌」,長隧道內的號誌與標誌多為可變號誌,可以依照前方的狀況調整最高速限,而可變的資訊號誌,可通知用路人重要的路況訊息,另外,還有許多的指引燈號、攝影機、FM廣播系統與擴音喇叭,配有如此多的設備,主要都是為了提升安全的規格,避免車禍事故發生。
防火科技
交通事故在所難免,然而若不幸發生車禍引起火災,和一般初期的火災一樣,初步的滅火是很重要的措施,主要的設施包括了自動、手動火警通報裝置、滅火器、消防栓、給水栓(以上裝置皆為每50公尺1座)、另外還有指引標示與前述的各種逃生通道。
通風系統則是火災來臨時重要的機電設施之一,隧道內的頂端設有風機,由於雪隧是雙孔雙向的隧道,因此單一孔的車行方向一致,發生火災時,風機會朝著起火點的下游吹動,而接近起火點的上游則停止運動,以防煙霧擴散,並設有豎井疏散濃煙,直到人員疏散後才會重啟排煙,不過在2012年的事故發生時,隧道內的溫度仍高達攝氏54度。而人行聯絡道內的通風系統是獨立的,並且隨時維持正壓的情況,所以逃生時若離隧道口過遠、濃煙密布時,宜進入人行聯絡道避難。
行控中心是長隧道重要的防災設施,兼具了行車安全監控、各項機電設施的監測與聯繫,並且是災時的第一線應變中心,可謂責任重大。
結語
無論機電的設施再先進,仍需要完善的應變計畫來面對各種突發狀況,而各項設施平日的維護、人員的訓練是十分重要的關鍵,我們樂見相關單位辦理防災的演練,並期許平日的作為可以避免隧道災害的發生,並經由各種管道宣導以告知民眾如何緊急應對隧道內的事故。(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重大天然災害之防救災科普知識教育推廣」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鄭國威|元智大學資訊社會所